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onn Kultur

2011年7月8日

足不出市、遊遍全球--在成功舉辦首屆活動後,波昂迎來了第二屆國際文化節。今夏的節日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國際文化節上的台灣展示棚圖片來源: DW

"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大笑?不能嬉笑打鬧、調皮搗蛋?就因為我們不是一樣的人?可我們都只是孩子呀!世界各地的兒童今天在這裡歡聚一堂!"2011波昂國際文化節開幕式上的小朋友以朗誦詩歌的方式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雖然已不是德國的首都,但是因為聯合國的落戶、多家跨國企業以及政府機構的駐留,波昂的國際化程度依舊無可爭議。許多民間組織都會定期舉辦中小範圍的國際交流活動。從去年開始波昂市政府決定在每年夏季都舉行一次大型波昂國際文化節。

雨中節日,別有一番風味

與陽光燦爛、人頭攢動的第一屆相比,本屆文化節上因為天公不作美,偌大的萊茵公園遠遠望去,五顏六色的雨傘就像繽紛的花朵散落在大草地上。特意趕來為開幕式致詞的波昂市長寧普奇(Juergen Nimptsch)對這場濛濛細雨卻有自己的一番解讀:" 如果有一座城市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像我們這樣,由首都成功轉型為聯合國之城,來自170多個國家的人民在這裡一起為本市工作,那麼就總會有些連天使都喜極而泣的日子,今天就是這種情況。"

波昂市長寧普奇在開幕式上致詞圖片來源: DW

確實,雨水並沒有澆熄主辦單位和參與者的熱情,雖然有少數國家的攤位因為天氣等因素臨時取消了搭建,但仍有近百個攤位供來賓參觀。攤位都不大,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小小的棚子裡擺出了各國的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精美圖片甚至首飾服裝以及介紹風土人情的各種資料。所以寧普奇會如此介紹舉辦此文化節的初衷:"(文化節)的目的當然是讓本市人民動用視覺、觸覺、感覺、嗅覺和味覺來瞭解我們這裡文化的多樣性。這樣的多姿多彩只有親自用所有感覺器官去體會才會發現。"

以食會友,不亦樂乎

波昂科隆台灣婦女聯合會在柏林台北代表處和法蘭克福台灣觀光局的支持幫助下,在文化節上也設有攤位。會長陳必昭很高興今天能借此機會宣揚台灣文化,她介紹展示的創意說:"我們的想法就是能夠在這個活動上簡單的介紹一般生活上的文化,讓一般人來參觀的時候很容易可以明白,所以我們這次提供品茶的機會,書法和太極拳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文化以及飲食文化,我們為此準備了炒飯、炒麵、炒米粉,這些都是台灣最普遍的食物。所以我們就搭建了兩個帳篷,一個是一般生活文化,一個是飲食文化,以此給西方人一個介紹。"

當問及德國人對這些傳統食物的反應如何時,陳必昭笑著回答道:"多半都是我們所說的中國通或者亞洲通的人來這兒,他們都去過亞洲。來的時候都說他們要找一些在那邊(亞洲)認識和吃過的食物,他們看到就這裡有就很高興,有這樣的情況,很有趣的。"

文化節上的蒙古包圖片來源: DW

土耳其舞,巴西舞,弗朗明戈,肚皮舞,鼓樂隊,巴伐利亞民謠……台上歌舞不斷,台下歡聲笑語。活動主辦單位波昂政府提供了近十個小時的舞台表演節目,來訪者在享受天下美食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然而也有覺得美中不足的波昂市民:"我只想提出一點希望,上次展出了很多藝術品,這讓我很想念,除此之外都很好,特別是歌舞表演等文化表現形式,非常精彩。"


作者:安靜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