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00209 Musikindustrie

Dieter Wulf2009年2月11日

今天聽音樂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付錢的,網路上有音樂供免費下載,進入個人電腦後可在MP3播放器上收聽。對播放器生產廠商來說這是個巨大的生意,但音樂家和製作人們卻落得個兩手空空。音樂行業的收入連年不見盡頭地往下跌落。這對音樂家和整個行業意味著什麼,是最近柏林名為"音樂貧困"(Audio Poverty)的大會上的議題。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音樂業聯邦協會主席迪特.‧戈爾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Tagesspiegel

"人們的感覺是,根本就沒人還能出售什麼,根本就沒有商品了。"

這是音樂家與音樂學學者比約恩‧戈特斯坦的觀察結果。自從音樂不再以唱片或者CD的方式出售,而幾乎全部可以在網路上免費獲得,音樂成了無所不在的東西,"一個16歲的孩子今天會得到一個裝著樂曲的超大容量硬碟作為禮物,而他一輩子都不會去聽它。也就是說,音樂變得像自來水一樣,打開龍頭,它就流出來。就這麼簡單。"

可是,如果沒有人還肯為音樂付錢,那麼音樂家們又靠什麼來製作音樂呢?這種音樂經濟的危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比約仁恩‧戈特斯坦和作曲家艾克哈德‧埃勒斯在柏林組織了一個關於音樂和貧困問題的研討會,就是為了討論這些對他們來說非常具體的問題,"我的主要問題是,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呢?我不指望變富,而只希望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我希望能繼續幹下去。我想裝個新的牙冠,想給我的女兒買一件聖誕節禮物。"

音樂業聯邦協會主席迪特.‧戈爾尼認為,光在德國,目前每年就有約3億首歌曲從網路上被非法下載。音樂行業這幾年因此而減少了約40%的營業額,"這造成的結果是,不光是大型康采恩,而且全體中小企業,尤其在那些消費者面較窄的產品領域裡,無法收回製作成本。這不僅毀了市場的多樣性,這根本就是毀了整個市場。"

比約恩‧戈特斯坦認為,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里提供產品,但卻沒有人來買, "有一些搞數量分析的人士在網路上公佈了對音樂產品的統計,看哪些數據文件從哪裡來送到哪裡去,結果發現,去年在網上出售的音樂文件中有85%完全無人問津。"

他覺得,這不光是一場經濟災難,而也是一場文化災難。"也就是說,只剩下了主流,而主流變得越來越小,主流以外的就全部消失了。"

但獨立音樂企業協會主席馬克‧仲(Mark Chung)認為,人們總是翻來覆去地說,在網路时代人們對非法下載毫無辦法,所以什麼都無法改變。這種說法早已不正確了,"現在有了水印技術,可以大量地、非常容易地、又不侵害任何數據保護秘密地得知,哪些音樂被收聽了,哪些電視被人看了,等等等等。"

但是,這些技術卻沒有被採用,據一個調研報告,原因是其它行業可以從非法下載中大大地得益。馬克‧仲說:"自從我跟政治打交道以來,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看到從網路上免費獲得音樂這個現象的得益者,網路服務供應商,電信康采恩,播放器生產商,他們多年來就構成了強大的院外集團…… 他們有著充足的經費,有著影響政治決斷的充分準備和意願。"

迪特.‧戈爾尼預言:隨著硬碟變得越來越大,數據傳送速度越來越快,如果不封鎖非法下載,很快電影業和圖書業也會陷入類似的困境之中。他在大會上說,從長期看,整個網路业都會遭殃。因為,如果沒有內容還需要傳送,誰還需要那麼高的數據傳送速度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