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一(2月24日)是俄烏戰爭 屆滿三週年的日子,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皆舉行會議討論俄烏局勢。然而,在歐洲強調對烏克蘭支持 之際,美國卻在聯合國會議上拒絕採取譴責俄羅斯的立場。
在聯合國全體大會上,川普政府提出的烏克蘭問題決議案在經過大幅修改後,才通過了表決。全會193個成員國中,有93票贊成,8票反對,92票棄權,棄權票幾乎與贊成票一樣多。
美國推出的決議草案並未點出誰是侵略者。僅哀悼了俄烏「衝突」的受難者,重申聯合國的目的是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並呼籲應迅速停止衝突、推動持久和平。
針對此,以法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草案。最終通過的版本納入了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直指俄國是侵略者的敘述,並強調應實現「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全面持久和平。
在最後表決中,美國無奈投了棄權票,俄羅斯反對。雖然大會通過的決議文無約束力,但路透社指出,這對烏克蘭和歐洲而言是外交上的勝利。
俄烏戰爭三年來大事記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另一份由烏克蘭和歐洲國家提出的決議文也獲聯合國大會通過,強烈譴責俄國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要求俄國立即撤軍,但美國跟朝鮮、白俄羅斯、以色列等國投反對票。
而在安理會的討論過程中,就美國提出的草案,歐洲國家欲納入支持烏克蘭的敘述,遭到俄羅斯否決。最後決議文以10比0通過:15個成員國之中,投下贊成票的包含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英法等5個歐洲國家選擇棄權。美聯社形容,該決議文雖有法律約束力,內容卻毫無力量。
跨大西洋關係的轉折 美聯社解讀,聯合國24日的表決情況,代表了跨大西洋關係 的戲劇性轉折;彭博社亦指,這是俄烏戰爭以來, 美國跟俄羅斯首度在安理會上站在同一陣線,也顯示美國跟歐洲的分歧加深。
川普 上任後顛覆了美國對俄烏的態度,讓歐洲國家憂慮:一方面嘗試跟俄國和解,在排除烏克蘭的情況下與俄國協商 ;一方面又跟烏克蘭關係惡化 ,並公開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切實際」的。
馬克宏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歐洲確實應更積極加強自身防衛能力。他還說,達成和平不代表要向俄羅斯示弱投降,而是應該堅持維護烏克蘭主權。圖片來源: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24日,川普繼續展現出希望盡快終戰的態度。他在社群平台上稱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嚴肅的討論」。這天川普也在白宮會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外界一般認為,馬克宏此行是希望爭取歐洲能在美俄推動的和談上佔有一席之地,並重申歐洲強化防衛的決心。
在記者會上,川普說預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最快本週就會訪美、跟美國簽署稀土等礦產資源的合作協議,並表示會跟俄方另行談礦產協議。對於法國、英國打算推動歐洲駐烏克蘭維和部隊,川普聲稱普丁會接受這個條件。
從俄國侵略烏克蘭至今,安理會一直無法針對俄烏戰爭採取明確立場,主因是包含俄羅斯在內的5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相較於安理會,有193個成員的聯合國大會成了關注烏克蘭議題最重要的聯合國機構,多次通過決議支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這場戰爭至今已持續三年。戰爭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令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大片地區被摧毀,而如今烏克蘭人最擔憂的是,這場戰爭將如何結束。 圖片來源: Serhii Chuzavkov/Avalo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2021年底的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軍隊和重型武器正在俄羅斯小鎮葉利尼亞(Yelnya)附近集結,該鎮靠近白俄羅斯邊境。2021年11月11日,美國時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丁不要入侵烏克蘭。但此舉未能阻止普丁。2022年2月24日普丁下令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
圖片來源: Maxar Technologies/AFP 2022年2月24日的軍事行動中,多枚火箭襲擊了烏克蘭多座城市,包括首都基輔、敖德薩(Odesa)和哈爾科夫(Kharkiv)。基輔一座軍事大樓被擊中後著火。儘管莫斯科方面堅持稱之「特別軍事行動」,但事實上一場全面戰爭已經爆發。
圖片來源: Efrem Lukat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數周之內,烏克蘭軍隊成功將俄軍趕出了北部城市。然而俄軍撤離後,戰爭罪行浮出水面。布查(Bucha)地區的平民遭受折磨和屠殺的影像傳遍了全球。當局報告稱,布查地區共有超過 1100名平民被殺。調查人員表示,此次大屠殺是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戰略性」暴行。
圖片來源: Serhii Nuzhnenk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根據莫斯科方面的說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原本只打算持續三天時間。然而三年過去了,戰爭仍在繼續。根據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最新報告,目前俄羅斯控制著烏克蘭約20%的領土,主要集中在東部。這張照片拍攝於2023年5月的頓涅茨克(Donetsk)。
圖片來源: Sofiia Gatilova/REUTERS 「公然違反國際法」——俄羅斯在吞併地區舉行「公投」 2022年9月,俄羅斯單方面吞併了烏克蘭四個地區——盧甘斯克(Luhansk)、頓涅茨克(Donet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一年後,這四個地區被納入俄羅斯地區選舉。在一次被稱為「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投票中,普丁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在四個地區均以超過 70%的得票率獲勝。
圖片來源: Alexander Ermochenko/REUTERS 烏克蘭戰爭導致數百萬人逃離家園,歐洲爆發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潮。據聯合國統計,烏克蘭境內有370萬人因戰爭流離失所,超過600萬人向西逃往歐洲,主要前往波蘭和德國。
圖片來源: Filip Singer/EPA-EFE 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圍攻長達82天。該市遭到猛烈轟炸,最後烏克蘭守軍被圍困在鋼鐵廠內。俄羅斯轟炸一家醫院後,一張孕婦被緊急撤離的照片震驚世界。這張照片由烏克蘭記者拍攝,後來憑借紀錄片《馬里烏波爾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獲得奧斯卡獎。
圖片來源: Evgeniy Maloletka/AP/dpa/picture alliance 克裡米亞大橋(Crimea Bridge)全長19公里,是歐洲最長的大橋,連接俄羅斯南部與克裡米亞半島。2022年10月,烏克蘭發動爆炸襲擊,導致與公路橋並行的鐵路橋上一貨運列車上7個油罐被點燃,公路橋部分路段受損坍塌。2023年7月,克裡米亞大橋再次因烏克蘭軍隊襲擊而受損。
圖片來源: Alyona Popova/TASS/dpa/picture alliance 2023年6月6日,卡霍夫卡大壩(Kakhovka Dam)發生爆炸,導致水庫中的水湧入第聶伯河(Dnipro River)。烏克蘭和俄羅斯互相指責對方實施了破壞行為,但事發時該大壩是由俄羅斯控制。這場洪水引發了一場環境災難,摧毀了數千座房屋,可能還造成了數百人死亡。事後有記者發現,俄羅斯方面故意少報了死亡人數。
圖片來源: Libko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實施了系統性打擊。研究人員指出,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一年後,烏克蘭76%的熱力電廠被摧毀。至2024年9月,這一比例上升至95%。此外,烏克蘭電網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大範圍停電,尤其在冬季,大規模停電也令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加劇。
圖片來源: Sergey Bobok/AFP 2024年8月,烏克蘭武裝部隊首次對俄羅斯境內發動攻勢,在邊境,烏軍幾乎沒有遭遇抵抗,並一度控制了庫爾斯克地區(Kursk)約1400平方公里土地。但之後,三分之二佔領區域重被俄軍奪回。
圖片來源: Roman Pilipey/AFP/Getty Images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監視和定點攻擊。專家表示,目前烏克蘭戰場上至少有100種不同類型的無人機,大小從玩具到小型飛機不等。2024年3月,烏克蘭宣佈,年產無人機可達400萬架。
圖片來源: Serhii Nuzhnenko/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REUTERS 三年戰爭給烏克蘭留下了永久的傷痕。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許多城鎮因遭到俄軍炮火襲擊如今已成「鬼城」。位於頓涅茨克地區的博戈羅季奇內鎮(Bohorodychne)於 2022年6月遭受俄軍猛烈攻擊,現在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圖片來源: Mykhaylo Palinchak/SOPA Images/ZUMA Press Wire/picture alliance 並非整個烏克蘭都處於戰爭前線。在遠離戰火的地方,生活仍在繼續。商店、咖啡館和餐館照常營業,人們通過安裝發電機來應對停電。
圖片來源: YURIY DYACHYSHYN/AFP 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他希望在「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戰爭。然而,他至今未能實現這一承諾。無論是川普与俄羅斯的「親密關係」、他近期施壓烏克蘭讓其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還是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口水戰(川普称其為「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都引發了烏克蘭及其盟友對美國是否會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擔憂。
圖片來源: Ukraine Presidency/ZUMA/picture alliance
「如果侵略卻得到獎勵」世界將永無和平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本齊亞(Vassily Nebenzia)稱,美國的態度確實有了「建設性的改變」,雖然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文「不算理想」,但仍是「未來努力朝向和平解決的起點」。
美國代表謝伊(Dorothy Shea)在安理會上稱此決議文「帶領我們走上和平之路」,且這一步「相當關鍵,我們都應該感到驕傲」。
謝伊在表決前曾表示,先前聯合國所推出、譴責俄國並要求撤軍的決議文未能停止戰爭,導致戰爭「拖了太久、代價太慘重」,因此需要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在決議文內對於長久終戰做出承諾。
在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傅聰稱「中方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達成的關於啟動和談的共識」,並且希望歐洲能「為和平發揮作用」 。
歐洲國家則對美俄的方向提出質疑。英國代表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說,和談的前提很重要,有必要傳達出「侵略別人不會有好下場」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安理會提到這場戰爭的時候,不能把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同看待。如果想找到永續和平之路,就必須明白戰爭的源頭在哪裡。」
法國代表德裡維埃(Nicolas de Rivière)表示:「如果侵略卻得到獎勵,如果弱肉強食的原則獲勝,那麼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實現和平安全。」
烏克蘭副外長貝斯塔(Mariana Betsa)說:「這場戰爭從來就不只關乎烏克蘭,它關乎任何國家存在、選擇自身道路、免於侵略的基本權利。」
DW中文有 Instagram !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