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所謂改善落實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十條措施,放棄強制集中隔離、允許輕症及無症狀患者有條件居家隔離,不再展開大範圍全員核酸檢測,同時要求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等等。這一俗稱「新十條」的政策轉向意味著中國大陸一夜之間事實上放棄了習近平親自決定、「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嚴苛的「動態清零」政策。隨著幾乎所有的疫情管控措施突然間全面退出,中國各地出現排山倒海的疫情海嘯,導致一度醫院爆滿、藥品急缺、多地火葬場不堪重負。
路透社3月3日報導說,在與半打以上知情人士交談後,路透社瞭解道一些此前未被報導的中國去年12月初突然開放的細節。
報導說,四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高層官員和醫學專家在去年12月放開前的幾周一直在悄悄制定計劃,以退出習近平主席的動態清零戰略,目標是到去年底逐步開放,並在今年3月宣佈恢復正常。
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排名第二的新晉常委、外界普遍認為將被任命為新總理的李強認為形勢更為緊迫。這四位人士和另一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李強突然決定比原計劃更早地啟動重新開放計劃,以控制清零政策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反清零抗議活動的影響。
路透社寫道,兩位知情人士說,去年11月的抗議活動標誌著習近平疫情管理的一個轉折點,他開始採取不那麼親力親為的做法,並允許他的長期盟友李強負責。
兩位消息人士還表示,高層領導人最終選擇了匆忙放開,以安撫年輕的抗議者,因為持異議的抗議者對政權穩定構成的威脅和政治風險被認為比允許病毒不受控制地傳播更大。
一年前,面對經濟急劇滑坡以及各地爆發的反政府抗議,中國官方終於放棄了習近平親自決定、「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動態清零」政策。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怎樣開始向「群體免疫」邁出了步伐。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2022年12月7日午後,當許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樣排隊做核酸之時,中國官方宣佈了改善疫情防控的新十條。除了沒有再提"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外,有關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不再查跨地區流動人員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等規定也顯示,中國告別了長期堅持的清零政策,開始通過放鬆防疫措施逐步將社會導向經由感染奧米克戎病毒實現「群體免疫」的道路。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picture alliance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的11月11日,中國的」清零沙皇「、副總理孫春蘭還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上強調,中國日前出台的二十條改善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要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堅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由於所謂的改善疫情防控二十條部分內容與「動態清零」總方針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層層加碼」的問題仍然無法真正得到解決。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IMAGO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長達100多天的烏魯木齊,一棟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嚴格防疫措施導致被封在樓裡的民眾無法逃走、消防人員也長時間不能越過障礙救火。官方稱,火災造成包括兒童、老人在內的10人罹難。該事件最終成為各地爆發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議活動的導火索。很長時間以來,清零政策導致的層出不窮的防疫亂像已經引起民眾廣泛不滿。對許多人來說,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離、歧視、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員對權力的濫用。
圖片來源: UGC/AP/dpa/picture alliance烏魯木齊大火在數十所大學和多個省市引發學生和民眾的群聚抗議。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為其主要訴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間湧入當地的烏魯木齊中路,高呼「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議活動中,許多人高舉白紙,抗議中國政府打壓言論自由。隨著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滑坡,民生艱難、失業人口猛增、類似文革的場景重現,民眾的公民意識逐漸覺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發生的北京市四通橋抗議行動。名叫彭立發的抗議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的橫幅。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儘管對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經驗已經證明一年多來佔主導的奧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於流感,中國官方仍堅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較好效果、習近平親自決策的」動態清零「總方針,目的之一是想顯示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最高領導人決策的正確性。 為此,中國官方仍大力宣傳奧米克戎的危害,將海外放鬆疫情管控稱為」躺平「。由於缺乏真實訊息,當有20多萬員工的鄭州富士康發生疫情後,上萬工人為防感染以及不滿隔離條件而逃出廠區返鄉,令工廠生產面臨巨大危機,iPhone減產。後來招入的員工又因待遇問題暴動,遭到當局鎮壓。
圖片來源: Hangpai Xingyang/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抗疫初期,身著白色連體防護服的醫務人員被稱為「最美逆行者」。隨著地方組織的落實封控的人員以及警察也穿上這樣的防護服進行核酸檢測、消殺、監控、轉運感染者和密接人員,「大白」成為這些人的代名詞。有關「大白」使用暴力的負面報導和投訴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將他們稱為「白衛兵」。新十條中有關感染者和密接人員可以居家隔離,不再一律強制隔離,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不得採取各種形式臨時封控等條款受到民眾普遍歡迎,反襯了」動態清零」的不得人心。
圖片來源: REUTERS新十條公佈後,一些網民到武漢醫生李文亮的微博帳號下向他報告這個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國疫情初期最早拉響警報、卻遭到「訓誡」,被稱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後,民眾自發悼念他,表達悲憤。微博用戶在他的帳號下寫道,「凜冬已過,你看到了」,「醫生,我們挺過來了,我們就要自由了」。
圖片來源: AA/picture alliance新十條一旦真正落實,圖中北京某地的這一場景也許不會再次出現。新規公佈後,旅遊平台上的機票、火車票搜索量激增。許多民眾期待能在春節期間外出旅遊或探親訪友。由於奧米克戎傳染性極高,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很快將出現感染潮。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種停滯不前,現80歲以上老年人中,僅有40%的人接種了三針疫苗,因此,保護老年群體,「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迫在眉睫。這也是放棄清零政策後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儘管今年3月上海出現疫情時,就有專家主張「與病毒共存」,但高層仍然決定封城「清零」。長達兩個月的封城不僅給民眾生活造成巨大影響,也令各行各業的供應鏈、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進出口受到很大壓力。近幾個月各地不斷封控加劇了外貿下行的趨勢。德國工商會表示,因中國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過三分之一德國在華企業計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擴大生產,增加多樣化。對於中國現出台放鬆防疫的新政策,德國經濟界大多感到鬆了一口氣。
圖片來源: Chinatopix/AP/dpa/picture alliance為了替新冠政策轉彎做鋪墊,中國近日讓專家出面宣傳奧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後遺症等等,但部分民眾仍對放鬆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擔憂。中國政府一直拒絕批准西方疫苗供民眾施打,同時強調國產疫苗也對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新政策公佈後,中國很多民眾從先前的囤食品轉為囤藥物,準備迎接感染潮的到來。有專家稱,最終90%的人將感染奧米克戎,但達到群體免疫需要多長時間,尚無專家出面預測。不過,世界盃觀眾席上人們不戴口罩盡情歡呼的電視畫面已經讓中國民眾看到了回歸正常生活的希望。
圖片來源: Tom Weller/dpa/picture alliance 準備了多個方案
三位消息人士透露,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去年10月底與頂級醫學專家和高級官員,包括來自宣傳機構的官員舉行了一次閉門會議。其中兩位消息人士說,王滬寧反復詢問與會者,如果放棄疫情管控,最壞的情況下會造成多少人死亡,並迫要求他們制定不同的速度的開放路線圖。之後,國家衞生委員會的官員提出了全面重新開放的基本條件,並指出關鍵是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一級的黨務工作者和醫療衞生官員艱難應對著實施清零政策帶來的日益嚴峻的挑戰。北京一個有10多萬居民的分區地方領導告訴路透社,到去年下半年,該區它已經沒有錢來支付核酸測試公司和執行限制措施的安保公司。這位官員說:「從我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我們想放寬清零政策,而是我們在地方上根本沒有能力再執行清零政策了。」
北京的地方政府沒有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在花費了近300億元人民幣(43.5億美元)用於疫情預防和預防新冠。
疫情失控 資金耗盡
當官員們制定重新開放的計劃時,病毒的蔓延已經超過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中國最大城市之一的疾控中心(CDC)一名官員說,隨著秋季感染率的飆升,負責整理感染數據的工作人員會定期詢問疾控中心高級管理人員,他們看到的數字是否「太高」,以及他們是否應該向公眾報告一個較低的數字,讓人覺得疫情得到了控制。
這位官員說:「那個時候,我正在削減50%的費用。」他說,地方當局的資金當時快消耗殆盡,疾控中心一些官員的薪水也被削減了。
疾控中心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在回應路透社的評論請求時,中國國家衛健委說,中國以保護人民健康為目的,不斷改善和調整預防和控制措施,並在較短時間內順利過渡到重新開放。
疫情之下 中國經濟氣喘籲籲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李強鼓勵官員堅持放開
據兩位消息人士稱,20大結束後,上海市委書記、新晉政治局常委李強成為新冠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該工作組向政治局常委報告。11月11日,中國宣佈了進一步改善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來放鬆限制。
習近平本人開始減少個人防範措施。在北京和海外公開露面時開始不戴口罩。
但三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說,當中國的寬松措施生效,每天的感染病例增多時,習近平動搖了,並希望恢復清零。其中兩人說,11月中旬,習近平在東南亞時命令中國當局「堅定不移地」執行清零政策,之後一些城市重新收緊了限制。
兩名消息人士說,習近平的搖擺不定導致高層領導人在去年11月中旬能再次就新冠政策展開辯論。當時,已有足夠的跡象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將下滑到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糟糕的水準。在11月19日習近平從國外回來後的討論中,李強抵制住了來自習近平要求放慢開放步伐的壓力。路透社沒能確定習近平具體做出何種反應。
兩名消息人士補充說,隨著病毒繼續蔓延,李強鼓勵地方黨政官員,包括河北省會石家莊市的官員,堅持實施20條放寬措施。11月中旬,每天都報告數百名新增感染的石家莊停止了常規的社區核酸檢查。
石家莊市一名市政府官員拒絕就與李強的任何接觸或新冠政策對居民的影響發表評論。
流行病學家:中國跳過了防疫「緩沖區」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轉折點
11月20日,卡達爾世界盃開幕。体育場內座無虛席、幾乎無人戴口罩,著與嚴苛的清零政策下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11月下旬,加速開放的最後一個導火索出現了。新疆地區發生致命火災之後,要求終止清零的抗議活動激增,成為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大陸最大的抗議活動。
習近平將抗議活動歸咎於因新冠流行而感到沮喪的年輕人。但他也向來訪的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現在中國新冠病毒主要是奧密克戎,之前的德爾塔變異株較致命,而奧密克戎致命性較低,這為放開管控鋪平了道路。
去年12月7日,中國宣佈了防疫政策大轉彎,包括終止了封鎖、大規模測試和國內旅行限制。兩位消息人士說,重新開放的計劃最初想保留大規模測試,但李強成功地推動了更廣泛的放鬆。
重新開放後,疫情迅速擴散,醫院爆滿,火葬場不堪重負,藥物短缺。李強12月25日召開全國電話會議,敦促官員們迅速部署資源,確保為包括老人和兒童在內的重點群體提供藥物和治療。
根據路透社看到並經過一個消息人士確認為真實的會議紀要,李強告訴官員,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可以將對新冠病毒實行乙類乙管。
儘管國際學界研究認為,在放棄「清零」政策後兩個月內,中國新冠死亡人數在100萬至150萬之間。但中國官方公佈的截至2月9日的在院新冠相關死亡病例僅為83150人。今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宣佈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