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崛起 美國無奈

2013年10月14日

10年前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太空,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在中國繼續推進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的同時,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目前卻因國會財政爭議,不得不讓宇航局(NASA)部分關門休假。

The Long March 2-F rocket loaded with Shenzhou-10 manned spacecraft carrying Chinese astronauts Nie Haisheng, Zhang Xiaoguang and Wang Yaping lifts off from the launch pad in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Gansu province June 11, 2013. REUTERS/China Daily (CHINA - Tags: SCIENCE TECHNOLOGY POLITICS)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升入太空,在21小時的飛行中環繞地球14次,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在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歷史性的首次太空之旅40年後,中國成為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當時北京對這次使命能否成功還有擔心,甚至在最後一刻臨時取消了電視現場直播。

自此之後,中國已經進行了5次載人航天飛行,將10名太空人(其中包括兩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並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天宮一號。今年6月10日神舟10號飛船發射升空,不僅進行了全程電視直播,而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同太空人進行了通話,告訴他們這次使命表明,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在太空接替美國?

對於北京來說,耗資不菲的航天計劃是中國在全球崛起、實現技術領先的標誌之一,也是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成功擺脫貧窮落後的證明。中國的航天計劃還包括實現載人登月計劃,今年年底前就將發射一個無人月球探測器。此外還將兩年內建成第四個航天發射中心,到2023年,中國還計劃在太空建成一個永久性空間站。

到那時,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加拿大和日本共同維護的國際空間站(ISS)將進入"退役"的年齡。分析家認為,這一自信的計劃具有象徵意義,而外層空間的變化也反映了全球實力對比的轉移。

美國的太空梭已經成為歷史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與中國航天計劃的迅速發展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美國。在2011年最後一次發射太空梭升空後,美國徹底告別了以太空梭作為運載手段的技術。美國國內對耗費大筆聯邦政府資金推動太空探險的支持度每況愈下,在此背景下,美國航天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還是個未知數。

鑑於目前美國聯邦政府的關門狀態,美國宇航局也受到影響。據報導,上周宇航局工作人員甚至無法閱讀自己的電子郵件。而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也暫時無法訪問。

政治意願領先

獨立的航天問題分析員瓊斯(Morris Jones)認為,楊利偉10年前的飛行是"中國科技和工業迅速進步的有力體現",其影響超越了航天業的範圍。專家指出,許多航天技術的組成部分也可用於軍事領域,例如火箭和導彈發射技術。

但此外中國還將從航天事業間接獲益。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的安全問題專家約翰遜-弗裡斯(Joan Johnson-Freese)說,作為該地區的航天業領先國家,中國從中獲得的聲譽已經轉移到了軍事和經濟領域。"人們不會再把中國看做只是生產仿冒名牌時裝的國度。"

10年前楊利偉作為第一個中國人踏上太空之旅圖片來源: AP

在航天技術上,中國還沒有達到美國和前蘇聯的水準。但目前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的楊利偉說,他已經收到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詢問,問是否可以讓自己的太空人搭載中國的火箭進入太空。他不久前在北京參加一次聯合國和中國共同舉辦的載人航天技術研討會上對新華社表示,中國有意為有航天計劃的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培訓太空人,並願意為外國太空人提供升空的機會。

巴基斯坦已經表示希望能成為第一批獲得這一機會的國家之一。約翰遜-弗裡斯認為,中國航天計劃發展的時間表和美國的"缺席"事實上使中國成為了航天事業的領頭羊。她指出從技術上看,中國並不領先,"但中國有(發展航天的)政治意願,他們不必顧及選民的情緒,而在一個民主國家這當然是很難做到的。"

來源:法新社  編譯:葉宣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