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化學武器屢禁不止

2013年4月30日

專家估計敘利亞戰爭使用了致命的神經毒氣沙林 。世界上都有哪些化學武器?他們由哪些成分組成?是如何製造的呢?

In der Sonderausstellung "Techniker der "Endlösung"" über die Ofenbauer von Auschwitz am einstigen Firmensitz von Topf & Söhne in Erfurt ist am Samstag (22.10.2005) eine angerostete Dose für das Giftgas "Zyklon B" zu sehen. Die erstmals in Berlin präsentierte Wanderausstellung über die Erbauer der Krematorien von Auschwitz und anderen Vernichtungslagern wird am Sonntag (23.10.2005) in Erfurt eröffnet. Sie wurde auf der Grundlage eines Forschungsprojektes erarbeitet und dokumentiert die Verstrickungen eines zivilen Unternehmens in die Massenvernichtung von Menschenleben. Zu den Exponaten gehören Hinterlassenschaften der Erfurter Firma, Dokumente sowie Überreste der Öfen von Auschwitz. Im Erfurter Stadtmuseum wird die Ausstellung bis zum 5. Februar 2006 gezeigt. Foto: Martin Schutt +++(c) dpa - Repor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德國之聲中文網)使用化學武器不是最近才有的現象。古代波斯人就通過點燃瀝青和硫黃產生的毒氣對付羅馬軍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致命的氯氣(Chlorgas)被首次大量使用 ,這是現代戰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使用了大約124000噸的化學毒劑,造成約90000人死亡,一百萬人健康受到影響,部分傷勢嚴重。德國科學家、化學家弗裡茨‧哈伯(Fritz Haber)被視為化學武器之父。 191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武器很早就引起爭議。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就規定禁止使用。儘管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都使用了化學武器。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殺害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僅在1988年3月16日的一次毒氣襲擊中,伊拉克城市哈拉布賈(Halabdscha)就有近5000名庫爾德人喪生,其中包括很多婦女和兒童。
人們一直在為禁止化學武器而努力。1997年4月"化學武器公約"終於生效。 188個締約國簽署了協議。然而,敘利亞、安哥拉、緬甸、埃及、以色列、北韓、索馬利亞和南蘇丹表示拒絕。公約規定必須徹底銷毀化學武器。總部位於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的500名員工負責監督公約的遵守情況。

被視為化學武器之父的德國化學家哈伯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因呼吸衰竭死亡

化學武器由化學毒劑和載體組成,後者包括地雷、手榴彈、炸彈或者噴霧罐和導彈彈頭。其作用是令人窒息、導致人癱瘓或者帶來其他中毒後果。最初的化學武器都是使用毒氣,如氯或氰化氫等化學工業材料。但事實證明,這些化學材料極容易揮發。為此,化學工業開始生產液體毒藥。液體毒藥不再通過呼吸危害肺,而是通過皮膚接觸擴散到人的所有機體和器官,並造成毀滅性的損害。芥子氣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化學物質之一。1822年,一位比利時化學家偶然的成功製造了這種難聞的有毒液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芥子氣導致成千上萬人喪生或者健康嚴重受損。
被懷疑在敘利亞使用的沙林(Sarin)毒氣主要損害人的神經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的這種化學毒素,很小的劑量就可致命。它不僅是被吸入,而且也可通過皮膚接觸侵襲人體。漢堡大學科學與和平研究中心生物武器控制研究組負責人耶利米亞斯(Gunnar Jeremias)說:"沙林無法預防,除非你穿全身防護服。這種毒素可以阻斷神經系統的興奮傳導,導致呼吸停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防毒面具圖片來源: DHM

幾代人身體健康受損害

化學武器並不一定直接致人死亡,也可以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如導致失明、皮膚灼傷或胎兒畸形。一些化學武器持久污染環境,給人類帶來的長期後果難以估量。例如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使用的"橙劑",既化學脫葉劑,估計給兩百萬到四百萬人留下後遺症。化學武器專家貢納爾‧耶利米亞斯說:"雖然根據國際法,橙劑沒有被列為化學武器,因為它的實際作用是作為除草劑,而不是為了殺人或者傷害人。但人們當然要說,它確實導致很多人死亡或重病。"

易於製造,可長期保存

1966年美軍飛機在越南噴灑橙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化學武器製作容易,不容易的是獲得所需的各種材料。國際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不僅禁止製造化學武器,而且也禁止買賣可製造化學武器的相關原料。但專家們認為,這些材料在國際黑市上照樣可以買到。
此外,化學武器的有效期非常長。在德法邊境地區遺留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化學彈藥,如今清理時都要非常小心。儘管簽署了國際協議,但是美國和俄羅斯仍然擁有龐大的化學武器庫。

作者:Stephanie Höppner 編譯:李京慧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