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追隨立陶宛腳步 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退出17+1機制

2022年8月12日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再度受到考驗。繼立陶宛去年宣佈退出中國主導的17+1合作機制後,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10日也宣佈退出該機制。除了台海局勢緊張,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立場也是重要誘因。

Estland Parlamentarische Sitzung der neuen Regierung in Tallinn | Premierministerin Kaja Kallas
去年,愛沙尼亞拒絕了習近平對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出席虛擬峰會的邀請。她的外交部長代替她出席了會議。圖片來源: Ints Kalnin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週四(8月11日)相繼宣佈退出了中國與十幾個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小組,追隨鄰國立陶宛的腳步。路透社報導,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因中國近日在台灣周圍大規模的軍演而提高批評北京的力道。

拉脫維亞外交部在其10日發佈的聲明中指出:「考慮到拉脫維亞外交和貿易政策目前的優先事項,拉脫維亞決定停止參與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框架。拉脫維亞將繼續努力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務實的關係,無論是雙邊關係,還是通過基於互利、尊重國際法、人權和基於國際規則的秩序的歐盟中國合作。」

愛沙尼亞政府在聲明中說,愛沙尼亞自去年2月的峰會之後,便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會議。該聲明表示:「愛沙尼亞決定不再參加中歐和東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平台。愛沙尼亞將繼續努力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務實的關係,這包括按照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人權等價值觀推進歐盟-中國關係。」

此外,中國之前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選擇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不支持西方對俄制裁,這也成為了兩國退出17+1機制的原因之一。愛沙尼亞外長10日晚上在電視節目中說:「我們更喜歡歐盟層面的合作。這裡當然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中國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儘管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曾試圖採取與立陶宛相比較不對抗性的路線,但在愛沙尼亞外長雷恩薩魯(Urmas Reinsalu)重新上台不到一個月後,他們還是決定採取這一步驟。圖片來源: GINTS IVUSKANS/AFP/Getty Images

歐洲媒體Politico在報導中指出,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官員過去幾個月便多次私下警告他們考慮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機制。儘管他們曾試圖採取與立陶宛相比較不對抗性的路線,但在愛沙尼亞外長雷恩薩魯(Urmas Reinsalu)重新上台不到一個月後,他們還是決定採取這一步驟。

今年年初,北京已經感覺到這些國家的反應越來越冷淡。4月,中國派遣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特使訪問該地區,試圖修補兩國關係。目前,中國還沒有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或總理李克強是否會主持另一次與該地區領導人的年度峰會的計劃。

去年,愛沙尼亞拒絕了習近平對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出席虛擬峰會的邀請。她的外交部長代替她出席了會議。

中國駐拉脫維亞里加和愛沙尼亞塔林的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等國家仍在該合作框架中。但捷克近期也曾表示考慮退出該合作機制。 捷克外交部今年5月曾表示,中國大量投資和互利貿易的承諾都未被履行。

(路透社、Politico)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