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退核:德國政府或遭核能諸巨頭新挑戰

2014年5月14日

跡象顯示,聯邦德國政府不會按核能康采恩所希望的那樣,接管核電業。

Die Kombo zeigt die Logos der vier großen Engergiekonzerne EnBW RWE Vattenfall und Eo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最新一期《明鏡》周刊的報導,經營核電站的德國3個能源康采恩Eon, RWE, EnBW制定了一項計劃,由國家建立一個國有基金會,現在就全面接管核電業務,從而使所有與核電相關的風險最終由納稅人承擔。報導一出,德國國內一片大嘩。

三大能源巨頭均不願證實證實這一報導,並拒絕置評。

位於石荷州的布隆斯比特爾核電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政府不知情?

聯邦政府發言人當天在被詢問此事時表示,對這一「秘密計劃」,政府方面並不知情。他稱,在問題上,既沒有過任何談判,也未做出過任何決定。

2011年德國政府作為對日本福島核災難的反思做出全面退核決定以來,德國核電業巨頭預留了358億歐元退核資金。這一預留金可以放入作為俗稱為「核電壞賬銀行」的基金中去,以便一旦相關企業破產,不致導致血本無歸的局面。不過,根據《明鏡》的報導,核電巨頭們現在所設想的計劃中還包括將目前的營運以及拆卸核電站和終極核廢料儲藏的費用也轉嫁給該基金即聯邦政府。

有核電大州之稱的巴伐利亞州州長、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指出,由聯邦政府承接核業務「完全不現實」。基民盟籍的黑森州州長布菲耶(Volker Bouffier)表示,必須找到一條「穩妥的道路」,不能由納稅人最終承擔所有費用。

「秘密計劃」也好,各方的強烈反應也罷,爭議的焦點還是在退核將導致的巨大經費負擔最後是否「社會化」,即「全民化」、「公共化」。

贏利私有化,損失公共化?

迄今不清楚的是,核電拆卸費到底會有多少。一般認為,一座較大型核電站的拆卸費約為10億歐元。此外,核垃圾的終極儲存也將耗費巨資。

德國民眾反核電意識強烈圖片來源: Fotolia/lassedesignen

在野的左翼黨抨擊Eon, RWE, EnBW的「故弄玄虛」,要求聯邦政府立即向聯邦議院公開相關計劃,「因為,據媒體報導,這一計劃數星期前即已呈交政府」。該黨議會黨團核電政策發言人指出,核電巨頭們的所作所為完全依照「贏利私有化,損失公共化」原則,試圖以廉價方式偷偷轉嫁自己造成的核垃圾後續損害的責任。

德國之聲在一篇評論文章中也對核電康采恩「贏利私有化,損失公共化」的商業原則大加撻伐。

文章指出,企業做出任何決定都含有一定風險,能源公司當年做出開發核電的決定亦不例外。因此,不能以政府做出提前退核決定而致「不測」為由,轉嫁費用。而且,拆卸核電站在技術上要求高、需要很多年,這也不是新認識。其實,由於國家曾長期對核電提供巨額資助,各能源大亨們從一開始便低估了風險程度。據保守估計,數十年來,德國政府撥出的核電資助費約達600億歐元。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數字,自1950年以來,政府提供的核能資助金高達1650億,而一旦投入運行,數年後,建造核電站的費用便可收回,此後,經營者便淨收贏利。

根據柏林自由大學的一項計算結果,核電站每天淨賺100萬歐元。在這一背景下,還試圖「將損失社會化」,實在難以服人,而且,終極而言,它也不是一種解決辦法。

核廢料存放是涉及子孫後代的重要議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的評論文章最後指出,說到底,不論怎麼做,最終付賬的還都是各位公民,因為,能源巨頭們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入電價,或者,國家接過目前還難以預期的風險。

自50年代以來,德國共建核電站33座。到目前為止,完全拆除的只有3座,13座核電站處於拆建過程中,另有從2011年起停止運轉的8座,以及尚在運轉的9座。根據聯邦議院批准的由政府制定的全面退出核電法,德國至遲應在2022年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

來源:德新社 編譯:凝煉

責編:石濤

.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