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Juden in shanghai

2009年4月18日

應科隆"德中協會"的邀請,德國電視二台(ZDF) 總編輯部負責海外事務的電視記者戴特‧舒爾茨4月9日在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演講大廳內做了題為"猶太人在上海"的演講。舒爾茨不僅是德國常年的駐京記者,而且還參與製作了許多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此次演講的現場還播放了他製作的紀錄片《逃亡上海》

25萬猶太人1937 至1941年間逃往上海避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二戰期間,歐洲各國的猶太人遭到法西斯分子的瘋狂迫害與屠殺,但西方的一些國家卻將孤立無助的猶太難民拒之門外。而在那個生死關頭,無須簽證就可以進入的上海卻成了猶太難民的"諾亞方舟",從而使近兩萬名猶太難民逃脫了劫難。

舒爾茨在演講的開頭向大家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為了讓在座的聽眾對這段歷史有更為直觀的認識,演講的現場還播放了舒爾茨先生製作的紀錄片《逃亡上海》。片中一位猶太老人做為歷史的見證人講述了他在上海的難忘回憶。舒爾茨介紹說:" 這位名叫霍斯特‧ 艾思費爾德的老人說,'上海拯救了我們的生命,在這裡我們可以在納粹的反猶時期繼續活下去。要是沒有上海的話我們也會成為大屠殺的受害者。'對於這位老人來說,如果不是當時可以留在上海的話,就沒有其他的出路了, 所以上海拯救了他的生命。"

艾思費爾德在上世紀30年代隨家人一同逃到了上海,片中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多年後又回到了上海,和他以前在上海的中國鄰居一起去了那時候他們在上海共同居住的地方。現在看來簡陋不堪的房屋,在當時卻不是每個猶太難民都能負擔的起的。片中大量珍貴的歷史影響資料和圖片都是出自這位老人之手,也是首次與觀眾見面。觀眾們可以從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中瞭解到當時上海猶太社團開展的廣泛的政治、文化活動還可以看到猶太人在上海的宗教公會、猶太會堂、學校、醫院、俱樂部等場所。一位女觀眾說:" 我覺的這部片子的表現手法與以往有所不同,舒爾茨先生是把歷史紀錄片和現實生活中猶太人回訪結合了以來,這樣讓人覺得很真實。以前在中國看的大多是故事片,給人不是很真實的感覺。

舒爾茨還介紹了蒐集影片資料的過程:" 在去蒐集這些歷史資料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的,他不但要去詳細地查閱歷史資料還要和歷史學家和歷史見證人交談。如果要是幸運的話,在歐洲和美國的檔案館裡就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片中的很多影像資料都來自中國的電視,還有一些來自於那些介紹老上海的紀錄片。這方面的資料是很多,但是必須要很認真的去蒐集整理。"

舒爾茨的紀錄片中除了介紹猶太人當時在上海的生活狀況以外,還敘述了納粹在上海和在中國其他地方進行的"反猶主義"宣傳活動。當時在上海的德國納粹黨成員多達300餘人,他們在上海還出版自己的反猶報紙。


一位前來聽演講的德國聽眾講道:" 雖然猶太人在上海這個話題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這部紀錄片的介紹更為詳細,結構更為清晰,而且很多影像資料也是我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我覺得這是一部很有啟迪意義的紀錄片。以前我在電視裡看過關於這部紀錄片的片斷,今天可以聽一下拍攝這部片子的記者親自來介紹這部片子。

據悉,講述猶太人在上海的紀錄片《逃亡上海》,將在德國的多個電影片道播放。

作者:陶麗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