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這個日子只保留在中國先鋒藝術家畫板上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7年6月5日

今年6月4日,香港舉行了悼念遊行,但在中國大陸人們卻不能公開紀念這一天。對於親身經歷過這一事件的藝術家盛奇來說,六四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但是對於很多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特別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來說,六四已經非常遙遠。德廣聯記者從北京給德國之聲發來如下報導。

中國畫家筆下的人物圖片來源: PRÜSS & OCHS GALLERY BERLIN

盛奇的工作室坐落在北京城郊一處改裝過的工廠內。周圍還沒建起摩天大廈,也沒有購物大樓。工作室內非常簡單,一張桌子、幾支筆、幾桶顏料、還有幾摞畫。畫上有含淚的母親高舉著兒子的遺像,也有天安門。人們可以看到故宮的大門,看到毛澤東像,看到奔跑的人群以及坦克。在這些場景之上,盛奇還潑撒了血一般鮮紅的顏料,「我的畫跟死亡有比較大的關係,跟死亡和權力、暴力。因為我覺得藝術家不應該只畫好看的畫,必須有一個立場。你的立場決定了你做什麼。」

對盛奇來說,這也意味著反思歷史。例如天安門廣場上的屠殺。80年代末盛奇曾屬於一個先鋒派藝術家團體,他也曾親身經歷了坦克開過,身邊學生中彈倒下的場面。那樣的記憶一直留在他的腦海中,「我也在歐洲呆過,但是我回來以後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我一直關心絕大多數人的命運,對我來說我可能有點過時。因為出國的人可能被冰凍起來了。人們說,如果你80年代去了美國,你的想法總是停留在80年代。你回國後說的話都是80年代說的話。」

天安門事件結束後幾個月,盛奇離開中國去了倫敦,一方面他害怕受到迫害,另一方面更對民主運動的失敗以及政府的血腥鎮壓感到失望。啟程前,盛奇切斷了自己左手的一節小指並將其埋在了中國的土地上。他的一部分要留在故鄉。90年代中,盛奇返回中國。斷指的手成了他的標誌。

在國外,盛奇是一位受歡迎的藝術家。他有關血染天安門的畫作獲得了世界認可。但在中國,這些畫仍然不能向廣大觀眾展示,因為那裡存在嚴格的審查。但是就算沒有審查,盛奇也懷疑,現在的中國人是否會對這些具有批判性的油畫感興趣。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很少有人還像盛奇一樣會想到六四,「大家都變成消費主義者了。跟我同樣年齡的人也都變成消費主義者了。有了自己的公司或者成了老總了。全世界人可能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中國人可能不知道。絕大多數中國人他們現在不太關心這個。中國的傳統是不關心政治。這是多年的傳統,因為一旦你關心了政治你就有麻煩。所以,為什麼人要去找麻煩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