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猶太人的文化遺產

2011年10月25日

幾百年來猶太人一直四處流亡,開始在歐洲,發現新大陸之後又去美洲,再到世界其他國家。他們做商人、醫生、手工業者、律師或是小工商業者等等,他們並非自願離開家鄉,尤其是在納粹時期。現今這些流亡者都是歷史研究的素材。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飲食文化展品圖片來源: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 Foto: Jens Ziehe

他們因面對反猶太主義、種族歧視、大屠殺、經濟困境和前途無望的困境而遠走他鄉,希望過上安全的、有前途的新生活。他們的目的地曾是北美、南美、中國、巴勒斯坦、多明尼加共和國。對於流亡者來說在陌生的國外開始新生活是非常困難的。他們還不得不在這些逃亡國家再次經歷萌生的反猶太主義。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在他們的新家園創立的了農業合作社、報社,開墾荒地,建猶太教堂、醫院、學校、銀行,成為了演員、音樂家、科學家。

他們在各個領域留下了他們的印跡,設在波茨坦的摩西-門德爾松中心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歷史學家埃爾克‧科托夫斯基( Elke Kotowski)說:"19世紀的時候這些猶太人就開始向北美洲、南美洲和其他國家移居。他們除了自己的衣物之外還將他們的傳統風俗習慣也都帶到了這些國家,他們心靈手巧的特點在這些國家繼續發揚。"

科托夫斯基說,儘管人們已作了許多研究,但在閣樓上、地下室裡、箱子或者櫃子裡還藏著貨真價實的珍寶。像日記本、信件、照片、遺物、藏書都會以家族傳承的方式繼續傳給後代。"孩子們和孩子的孩子們,甚至不再清楚傳統到底是什麼。但是這些傳統的東西已經成為日常家庭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人再會去想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搶救被遺忘的珍貴遺產

科托夫斯基想要去追蹤研究這些印跡:有什麼是從猶太移民文化中遺留下來的?這些留下來的東西與他們所在國家的文化又是怎樣聯繫起來的。這個研究項目想要搶救就快被人們遺忘的德國猶太文化遺產,盡可能多的整理、理解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科托夫斯基說:

"舉個例子:我的學生中有一位研究戲劇的,他發現了一位導演。在貝特‧阿裡拉(Beit Ariela)的大型圖書館的地下室裡有這位導演的遺物。他叫赫爾曼‧洛(Hermann Lowe),曾經把德國的戲劇帶到巴勒斯坦地區。他不僅僅是將經典作品,也將一些20世紀初的當代文學翻譯成了希伯來語。在三十年代的巴勒斯坦地區人們就可以看到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 的作品了。"

在個別人的傳記中也有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內容存在。歷史學家科托夫斯基說:"我們在全世界範圍內作研究。"在世界60個國家的德國大使館提供了協助,包括有關線索和聯繫方式。很多大大小小的機構,如博物館和歷史著作機構,文化社團、媒體、大學等等也都參與了這個項目。

科托夫斯基堅信,到處都能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時代,我想,為了能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參與進來,何不嘗試建立一個網路平台?我們不能也不是想要將德國的傳統和文化產物帶回德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是想要看看猶太文化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什麼,在阿根廷和美國,必如在中國上海,就曾有說德語的猶太人和其他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生活過。"

10月25日在柏林舉行的一個大型國際科學研討會議將為此拉開序幕。這個項目也會通過這個會議為更多人所知。

作者:Cornelia Rabitz, 編譯:王梓

責編:葉宣

: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