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b in den Urlaub!

2013年8月17日

每到假期,尤其是暑假,德國人傾巢而出渡假去也!從前在德國,渡假僅是有錢人的事兒,近幾十年,旅遊才成了大眾可以均霑的享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暑假一到,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就車滿為患寸步難行;飛機場的驗票口前,長龍陣陣無盡頭。到國外旅遊,例如去大西洋加納利群島的大加納利島渡假一周(Kanareninsel Gran Canaria),機票和旅館食宿,只300歐元全包。

近幾十年,大部分德國人才擁有了渡假旅遊的經濟能力。早前,出國旅遊是富貴人家的專利,是一般平民百姓難以企及的夢想。

誰發明了渡假旅遊?

柏林自由大學"旅遊歷史檔案館"(das Historische Archiv zum Tourismus)館長斯珀德(Hasso Spode)介紹說:"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旅遊是始於18世紀的產物"。那麼"旅行者"與"旅遊者"的差異何在?斯珀德認為:"旅遊是一種不含任務的旅行,而早期旅行者則永遠有任務在身,比如一名朝聖旅者的目標是尋求心靈救贖,征服者要征服他人。從18世紀開始,人們才為了消遣和尋找樂趣而旅行。"

旅遊渡假在那個時代既不方便又昂貴:乘坐代步的工具-馬車,一路顛簸在凹凸不平的驛道上,如遇風雨,甚至無法繼續行程;而尋找住宿旅店及更換新的馬匹,更成為旅途中的不確定因素。此外,由於從前德國是由許多小邦組成,每經過一邦的關口,就需要重新繳付路稅。

馬車旅遊路遙遙圖片來源: gemeinfrei

1793年,梅克倫堡的波羅的海海岸成為德國第一個旅遊勝地。沿海地區開放了一個海水浴場,名流貴胄趨之若鶩。當地供貴族遊客享樂的花樣,如:賭博、跑馬、狂歡派對及性交易等聲色犬馬,讓有些人最終根本沒顧上下海游泳。1852年,作家路德維希.伯爾內(Ludwig Börne)批評這種類型的旅遊說:"這些王子和公主就像蝸牛一樣煩人,但又躲不開他們。"

托馬斯.庫克的旅遊革命

斯珀德說:"1800年前後,德國大約只有1%人口有能力旅遊,但不久之後情況就起了變化:小市民同樣希望出門旅遊。1841年,足智多謀的英國人托馬斯.庫克(Thomas Cook)發現了一個市場空隙:包團旅遊。他同時還在人員運輸方面進行了大改革:庫克將成群結隊的遊客送上了火車,連帶旅館一條龍包辦。就這樣,他不但可以低價促銷自己的產品,同時沒有競爭對手。"

"包團旅遊" 雖然不是庫克的發明,但他卻是最成功的旅遊組織者。斯珀德指出,庫克卸除了人們的重擔,讓他們可以輕鬆渡假。德國很快就出現了庫克式旅遊構想的效仿者, 廣大德國民眾渴望著對本國及外國有著更多的認識。乘火車出遊的優點良多,比如旅途中的天氣和路況因素已不構成妨礙,還可以從列車窗口觀賞沿途的景緻。

火車顛覆了旅遊史圖片來源: DW / Nelioubin
庫克旅遊廣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納粹渡假政策

不過直到20世紀初,貴族及資產階級富人青睞的渡假勝地,因價格原因遠非一般勞動者所能承擔。1933年納粹上台後,為爭取勞工階級支持其獨裁統治而組織旅遊活動,斯珀德說:"1933年納粹成立休閒組織"歡樂帶來力量"(Kraft durch Freude),並由此發展成了世界最大的旅遊組織"。該組織向渡假者提供所謂 "上流社會"才享受得起的郵輪旅遊。

斯珀德說:"他們建造沒有等級之分的郵輪,共有70萬人乘坐了他們的油輪航行於大海之間"。 "歡樂帶來力量"宣傳圖片上的德國人,放鬆地斜靠在優雅郵輪的躺椅上,無所事事。戰爭爆發後,納粹旅遊畫上了休止符,但私人旅行社繼續出團,令納粹當局非常惱怒,因為他們希望調度火車用於作戰。斯珀德表示:"鑑於德國民眾渴望體驗旅遊之樂,使得納粹不敢完全悖離民意,因為他們不想失寵" 。直到1943年,德國旅遊業因戰爭的不利發展才被迫終結。

東德郵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條頓燒烤"和"清潔婦海島"

上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創造的經濟奇跡使德國人民有了可供旅遊的余錢,其後又因新的科技成就,進一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旅遊變得更加平民化。70年代起,愈來愈多的平民百姓搭乘大型客機飛往世界各地,例如備受德國遊客青睞的西班牙渡假小島馬洛卡(Mallorca)。不久之後,該海島獲得了一個極富諷刺意味的別名:清潔婦小島。在地中海沿岸海灘享受日光浴的遊客大部分來自德國,於是"條頓燒烤"之名又不脛而走(譯者註:條頓精神被視為典型德意志民族的行為特徵)。薪水的提升和低廉的旅遊價格,使渡假在德國成為人人都能享受的樂趣。

另一個德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人民,同樣也享有渡假的樂趣。斯珀德表示:"民主共和國實行補貼式社會主義旅遊。不過類似納粹那樣,國家嘗試對旅遊的公民進行監控。 „自由工會(das Freien Deutschen Gewerkschaftsbund)"的"假日服務(der Feriendienst)"是東德重要的旅遊組織單位,它完全處於"德意志統一社會黨(SED)"的控制之下。雖然每名東德國民都有權渡假旅遊,但他們絕無選擇旅遊地點的自由。出國旅遊的人只准許去社會主義鄰國,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或波蘭等地。直到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東德人才得以像西德人那樣,游覽世界各國。"

一年最美渡假周

如今出國旅遊已不再是所有德國人的首選。慕尼黑大學的經濟地理學家和旅遊研究專家施姆德(Jürgen Schmude)指出:"德國本土仍然是德國人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而隨著時推勢移,德國人的旅遊行為也有所變化。雖然2012年德國人民的旅遊預算在國際同類總額排名上不再領先,"旅遊冠軍"的頭銜已由中國人取代,但德國的旅遊業前景仍被看好" 。新的趨勢是一年多次短期旅遊,而此前的傳統旅遊模式是主要集中於暑假期間的渡假旅遊。

馬洛卡島"條頓燒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因此,現在的高速公路和飛機場上不僅只在夏季才擠滿了酷愛旅遊的德國人。

作者:Marc von Lüpke-Schwarz 編譯:楊家華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