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選舉專家"姚立法被暴力挾持度春節

2011年2月4日

2月3日晚8點,中國"民間選舉專家"姚立法在被便衣警察挾持到外地並嚴控四天後回到家中。在姚立法遭拘禁期間,他的妻子因向警方詢問姚立法的下落受到毆打和辱罵。

人民代表中也出現了獨立候選人圖片來源: AP

民間選舉專家多次失去自由

曾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在湖北潛江被選為人大代表的姚立法,剛剛經歷了一個特別的春節。他被當地警方從湖北潛江挾持至武昌、南昌等地,警察對他貼身嚴控。德國之聲對"被失蹤"後回到家中的姚立法進行了電話採訪。

據姚立法介紹:"1月31日凌晨兩點,我在拜訪全國各地的一些維權、民運人士及一些獨立候選人後回到家中。早上九點左右家門外來了很多人,包括我所在單位的潛江實驗小學校長、體育教師等,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這次的行為也依然是由潛江市政法委牽頭指使的。他們到了我家門外以後,非常野蠻的砸門,然後對我家斷電斷水,從早上九點一直持續到下午六點多,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報了警,後來我給潛江市公安局長、中共潛江市常委、中共潛江市政法委書記饒華軍打通電話,他表示不知情況,要去瞭解一下。

"後來在下午六點多時,潛江公安局110巡邏大隊長熊勇上門聲明是被饒華軍派來處理問題,後他們將我帶至派出所去做詢問筆錄,結束後還未來得及出派出所大門,就在院中沖出七八個便衣,熊勇坐在一輛警車中,車燈點亮,注視著這七八個人將我控制塞入一輛車中。車子啟動,先是開到武昌是深夜12點左右,將我控制在梅林小區閣林賓館,當時有兩名警察睡在房間的門口、警察在外還將門反鎖以防我逃走。2月1日我又被帶至江西南昌,並更換了兩間賓館,我在此期間,想辦法用一張紙條傳遞了訊息,有好心人撿到告訴了我的妻子,所以國際的媒體作了報導,這對警方產生了一些壓力,他們將我放回,回家後我得知在我失蹤期間,我的妻子向帶走我的警方要人,遭到毆打和辱罵。近些年,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姚立法表示,對潛江警方的暴力違法行為將進行申訴。

"中國有選舉形式,沒有民主"

湖北潛江是一個縣級市。近些年,因為姚立法以民間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成為人大代表,且多次在人大會議上提出議案並敢於對當局的一些不合法決策表達反對意見,這個小城逐漸在中國甚至世界上聞名。2005年,中國作家朱凌以姚立法的經歷撰寫《我反對》,被當年的中宣部列為八本禁書之一。

據姚立法介紹,中國當局此次於春節期間以暴力手段強迫他失蹤,可能出於兩個原因:"自從1月18日放假後,放假當天,我接到我單位的校長通知,他說已經接到上邊的通知,不允許我在假期期間私自離開潛江市、如外出必須打報告,我當時拒絕了他。我於放假後就到外地拜訪國內的維權領袖、民主人士並與他們交流推動中國法治等的經驗。"

但姚立法認為真正的原因和大背景在於:"中國2011年7月1日到年底是中國又一次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直選,我一直堅持,從1949年到現在,中國的選舉只有形式,沒有民主,全是過場和虛假的,從1987年開始,二十多年間,我一直在基層不斷的推動和爭取公民的選舉權利,這次我和其他同道針對新一輪的甚至人大代表的換屆選舉,我們在做準備,編寫印製了很多的選舉資料,也呼籲全國各地的公民能夠成為獨立候選人參選人大代表或成為獨立觀察員。我們也將對他們進行培訓。中國是人口大國,人民沒有正式選舉權的話,權力政府的產生就不具合法性,13億多人口的大國,由非法政府來掌握權力,這個國家是不可能和平發展的。"

姚立法認為,"目前我們所做的事情,觸動了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害怕公民來參選,害怕獨立觀察員,他們也害怕我們在全國範圍內的聯合,所以他們要限制我的自由。2004年我到美國觀摩總統大選,我期待中國能夠逐漸實現民主選舉。"

姚立法成為中國民主選舉的樣本

基層的民主選舉是寫進中國《憲法》中的權利,當姚立法去踐行公民權利時,他的遭遇也讓同為中國選舉專家的李凡感到憤怒,李凡一直致力於力於關注中國的基層民主、社區選舉等問題,現為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

李凡就姚立法遭警方拘禁的事情對德國之聲表示:"姚立法做的事情是好事,從民主發展的角度看,選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的法律也有明文規定,縣鄉兩級人大代表選舉是直選,也需要人民監督和老百姓的參與。姚立法1998年作為獨立侯選人競選成為潛江市人大代表,到2003年這五年間,他為潛江市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有這樣的經歷,他意識到在人大代表的任上是可以為老百姓做點事情,他這個榜樣也催生了全國各地的很多人成為獨立候選人,2003年人大代表選舉時,潛江就出現了四十多位獨立候選人。現在新一屆的縣鄉人大代表選舉馬上就要開始選舉了,一些關注老百姓的維權人士等也想參加選舉,也有的人想做選舉觀察,這兩件事情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姚立法的例子鼓勵了很多老百姓,他成為一個好的樣本,值得鼓勵!"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