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那是健康正常的愛國主義(一周港媒摘要七月十三日)

2006年7月13日

四天前,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圓滿落幕,香港媒體本周陸續發表一些採訪記者和評論,從亞洲觀察者的角度論述此次世界盃對歐洲的影響。另外,繼上周北韓接連試射導彈之後,香港媒體本周關心一個問題:究竟中國對北韓還有多少影響力?

世界盃期間的德國圖片來源: AP

香港《明報》本周發表文章,評論此次世界盃對歐洲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的影響。文章就世界盃對法國的影響寫道:「七月九日的法國到處充滿了期待之中的騷動;到了九日的下午,巴黎街頭已經警力戒備森嚴,各種護衛欄桿也都到位,以備一旦法國隊奪得冠軍後出現難以控制的狂歡乃至騷亂局面。在另一面,許多球迷也確實已經做好狂歡的準備。……

然而,九日晚上的決賽結果令法國人大失所望。對於這一結果,有人認為法國人輸得冤枉,但也有人認為意、法兩隊實力確實旗鼓相當,因此法國隊可謂雖敗猶榮。不管怎麼樣,早已等待慶祝勝利的法國年輕人還是最為失望的一群。但九日晚上賽事結束後,筆者在巴黎街頭一路行走,並未發現球迷們過分的情緒宣洩,整個巴黎基本上在失望的平靜之中度過了這個難熬的夜晚。」

《明報》的文章繼續就世界盃對德國的影響寫道:「如果說,在法國人們感受到的是失落之餘的鎮靜,那麼在此次世界盃的東道主-德國,人們則是感受到二戰六十年之後,一種全新的國家精神正在年輕一代的德國人身上成長和蔓延,那就是健康、正常的愛國主義。眾所周知,由於納粹歷史,二戰之後德國人的民族感情受到嚴重壓抑,愛國主義幾乎等同於民族主義,由此不但國旗、國歌不受重視,而且戰後的德國民族生發出一種對民族自豪感的近乎苛刻的批評態度。因此,戰前德國的思辨傳統加上戰後德國對國家認同和民族感情的刻意保持距離,構成了當代德國人精神價值觀中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環節。這一價值觀雖有其扭曲的一面,但卻已經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衡力量。

但在此次世界盃中,德國人對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卻以紅黃黑的三色德國國旗,清晰地寫在許多年輕球迷的臉上和背上。那是一份不再扭曲甚至痙攣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感情,一如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十二年前上任時倡導的那樣;但那同時也是一份健康、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愫,其中依然保持對歷史的清醒記憶。」

《明報》的文章最後寫道:「此次世界盃,是德國在二十一世紀的首次全球亮相,也是對戰後德國精神世界演變的細微折射:如果說戰後六十年,德國的中老年一代恪守對歷史反省的承諾,甚至在十六年前德國統一後也不改初衷,那麼今天的新一代德國人則以更強的自信面對世界和未來;因此,昔日被扭曲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感通過此次世界盃得到了適度的修復。這種健康、正常的愛國主義情愫在未來的德國如何發展,將是世界盃之後值得長期觀察的一個現象。」

中國對北韓還有多少影響力?

在北韓試射導彈方面,香港《太陽報》本周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對北韓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文章列舉近年在中朝關係中發生的一系列事實,試圖說明近年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已經下降。但文章隨即筆鋒一轉寫道:「三年多前美中朝三方會談開始時,有人曾經建議中國應該保住北韓政權,因為平壤政權是中國在東北亞的天然戰略屏障,但同時又要著眼於改變,逐漸將其引上現代文明之路。從三年多來的情況來看,中國基本上是在往這個方向走,但卻走得相當艱難。此次中國一方面對北韓試射導彈表示不滿,另一方面卻又不願意對北韓進行經濟制裁,就是這一思維方式的典型反映。當然,中國在對朝經濟制裁方面不跟著美日隨風起舞是正確之舉,但從長遠看,中國還是有必要在反對北韓試射導彈方面發表公開批評,以免北韓對中國繼續抱有幻想。」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