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12月30日),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邯鄲少年殺人案」做出一審宣判,共謀殺害同學的張姓、李姓少年分別遭判無期徒刑和12年刑期;作案過程中途加入、協助銷毀證據的馬姓少年則未遭刑事處罰,而是接受專門矯治教育。
中國官媒新華社引述法院主張,稱張姓少年扮演提議殺人、糾集他人參與的角色,是「最為突出的主犯」;李姓少年積極參與預謀和殺人行為,且事後跟張姓少年平分贓款,同樣屬於主犯,但罪責較小。
法院認為,張姓與李姓少年「經預謀後將被害人王某某殺害並埋屍,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兩人作案時滿12周歲、未滿14周歲,因此應依中國刑法規定,負起刑事責任。
此事引發熱議,關注焦點之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究竟應接受何種程度的懲罰。
根據2021年3月施行的中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國人的刑事責任年齡有所調整:原則上,滿16歲者犯罪應負刑事責任,但若犯下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重大罪行,而且情節嚴重、經最高人民檢察署核准追訴者,那麼即使低於16歲,也要負起刑事責任。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30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多篇文章,支持重判邯鄲少年殺人案主犯,並稱這顯示中國司法「對未成年犯罪寬容不縱容」。
13歲少年殺人案
讓人們最感到難以接受的殘酷現實是,受害人和作案者都只有13歲,還只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受害人是邯鄲市肥鄉區一名初中男生,他被3名同學殘忍地毆打致死,施暴者還從他的手機裡掠走了不到200元人民幣。
案發次日,三名嫌疑人就被拘捕。當地警方3月18日在接受官媒採訪時表示,對被害初中生的屍檢已結束。經過連日偵查,警方初步認定這是一起有預謀的犯罪案件。
據中國媒體此前報導,被害學生王子耀的家人反映,這名少年已經長期受到同齡人的霸凌,並被勒索錢財。王子耀和三名涉事者均為父母在外地工作的「留守」少年。
隨著這一悲劇的細節近日來被媒體披露,在網路討論中,人們再次關注到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以及社會福利部門照顧這些兒童的能力。有微博網民指出,社會對農村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太少;有人表示「我想這種事會再度發生」。
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少年
「留守兒童」指是那些父母在外地打工、被留在祖父母或其他親戚身邊生活的孩子。由於中國戶籍制度的限制,來自農村的就業者的子女無法在城市裡享受義務教育。所以只好留在家鄉。
中國農村地區有上千萬之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作為農民工在大城市打拚,以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而通常,留守兒童的撫養任務則交給家鄉的祖父母。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羅大爺一家住在離貴州安順市不遠的地方。圖片中的羅大爺生活貧困且疾病纏身,但同時還要照看四個孫子孫女。他的兒子、兒媳去到家鄉以外很遠的地方打工。因為只有大城市才有工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中國有5570萬貧困人口,羅大爺一家就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按中國官方統計標準,人均年收入少於400歐元(約2800元)就被視為貧困人口。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學生們每天上午聚集在擁擠校園的操場上做課間操。雖然羅家的所有孩子上學都不花錢,但購買學習所需的用品,類似圖片中孩子們穿的校服仍要花錢,而且價格不便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圖片上的小羅不得不在微弱的光線下做功課。每到冬天來臨,他要和村裡其他孩子一樣用手電筒照亮寫作業。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放學後,孩子們要到農田裡工作。他們背上籃子裡的綠菜是用來飼養牲口的。他們的爸媽希望,孩子能完成高中學業,甚至將來有機會能考上大學。然而,這樣的機會十分渺茫。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鑑於中國目前的戶籍登記制度,農民工子女不能隨遷進城上學。原因是其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不一致。據估計,中國三分之一的兒童都來自2.6億農民工的家庭。這些農民工通常在建築業和服務業打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救助組織試圖為農民工子女創建「農民工子弟學校」,但往往無法獲得城市管理部門的批准。許多校舍被視為非法辦學,遭驅逐和取締。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因此,作為農民工的孩子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留守在沒有父母的農村。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 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的報告中引用2020年中國的人口普查數據指出,留在家鄉與大家庭,特別是與教育程度較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未成年人有近6700萬(其中城鎮留守兒童2516萬人,農村留守兒童4177萬人)。
另據中國教育部去年8月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是1550.56萬。數千萬孩子處於和父母長期分離的狀態。
長期以來不斷有研究表明,這些兒童和少年中的不少人因為缺乏應有的家庭關愛,身心成長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延伸閱讀:繁榮的代價:中國留守兒童
微信公眾號「蕨經」發文稱「河北邯鄲留守兒童殺人事件,是留守兒童的悲劇,但更是這個社會成年人的悲劇」;「問題是,思考到了留守兒童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以為問題只在於留守兒童,甚至到最後連是什麼造成了留守兒童都忘記了。」作者質問:「沒有想過這個社會的運行方式,那麼多年來讓多少留守兒童教育受阻、對他們的身心施加過多麼巨大的壓力?」
博主「基本常識」則對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和對農民工的歧視提出批評,並指出:大量留守兒童無法在父母工作的城市入學入托,而北上廣的學校(幼兒園)卻因招生不足而停辦。
三年來,圖片上的這三個孩子奧爾加(Olga)、薩布麗娜(Sabrina)和卡羅林納(Carolina)過著無人照料的生活,一切全憑自己。期間她們的母親在義大利的一戶人家做老年看護工作。德國女攝影師迪芬巴赫(Andrea Diefenbach)通過其創作的畫冊「沒有父母的國家(Land ohne Eltern)」 ,講述了摩爾多瓦數以千計留守兒童的故事。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三年來,圖片上的這三個孩子奧爾加(Olga)、薩布麗娜(Sabrina)和卡羅林納(Carolina)過著無人照料的生活,一切全憑自己。期間她們的母親在義大利的一戶人家做老年看護工作。德國女攝影師迪芬巴赫(Andrea Diefenbach)通過其創作的畫冊「沒有父母的國家(Land ohne Eltern)」 ,講述了摩爾多瓦數以千計留守兒童的故事。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攝影師迪芬巴赫在書中回憶說,奧爾加(Olga)在家排行老大,也自然承擔起一家之主的重擔。除操持家務、烤麵包、做乳酪之外,她還要送最小的妹妹上學。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幾乎每次,奧爾加的妹妹羅林納(Carolina)在和母親通電話時都會叮囑說,「媽媽,別忘了我們。」攝影師迪芬巴赫說,「表面上看孩子們相處的還不錯,但她們卻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孩子們受到的影響或許要等上20年,她們長大後才能知道。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同樣,卡塔利納(Cătălina)的父母也在國外工作,但幸運的是,她還能得到鄰村外祖母的幫助。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許多家庭都「分散各處」。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有近四分之一摩爾多瓦人在國外工作,而且許多是非法居留。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身在異鄉的父母定期給孩子寄來包裹。裡邊甚至有義大利超市的蘋果和爆米花。書中寫道:「雖然這蘋果肯定比不上摩爾多瓦超市的新鮮,但這包裹卻是父母表達思念之情的唯一可能。」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圖片中的主人公柳德米拉(Ludmilla)在義大利有六份清潔工作。她曾經7年沒有見到自己的孩子。許多摩爾多瓦父母是非法逗留,因此他們不能回家看望自己的孩子。如今,柳德米拉已經獲得居留許可,並被允許接兒子到義大利一起生活。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阿約納(Aljona)和瓦尼婭(Vanja)為給他們的兩個孩子掙生活費,在義大利的一個瓜田工作。他們每天都會給孩子們打電話。如果下雨,田裡沒有工作,就連微薄的工錢也拿不到。攝影師迪芬巴赫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對父母的生活現狀。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攝影師迪芬巴赫說,「我希望西歐人通過我拍攝的照片也去想一想,是否他們雇傭的外國清潔工也有類似的境遇」,以喚醒人們對父母之愛的感同身受。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迪芬巴赫鏡頭下的父母過著「別無選擇」的生活,很長時間來他們只能通過照片思念遠在家鄉的孩子。摩爾多瓦被視為歐洲貧困國家,該國月平均薪水不到200歐元。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迪芬巴赫創作的畫冊「沒有父母的國家」獲得了「n-ost」網站授予的2012年新聞紀實大獎。該網站主要報導東歐時政,總部設在柏林。評委會成員拉爾斯‧施密特鮑爾教授( Lars Bauernschmitt)評價說,「這些圖片沒有矯揉造作,讓人們對歐洲良莠不齊的經濟形勢帶來的後果留下了深刻印象。」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迪芬巴赫在摩爾多瓦介紹這本畫冊時說:「當地許多人對自己的家人在國外過著如此艱辛的生活感到十分意外。因為郵包裡寄來的都是食品和衣物,家人很少談及『那邊』的真實生活。」到5月12日,參觀者可到威斯巴登博物館領略這位德國攝影師的作品。
圖片來源: Andrea Diefenbach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