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金榜題名,是喜是憂?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2日

9月初始,是中國的大學新生入學的時間。當很多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的天之驕子們,躊躇滿志地奔向新生活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在為學費犯愁。無論是中國傳統的大家庭內的互相資助,還是政府從1998年開始推行的貧困學生助學貸款政策,似乎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學生上大學的難題。

求「知」若渴的年代,不是都有雨露灌溉圖片來源: AP

能夠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貧困生還是相對幸運的。近兩三年,很多大學都在入學註册的時候開闢了「綠色通道」,也就是讓繳納不起學費的學生能夠先辦理入學手續,之後再慢慢解決學費問題。一個大學生哪怕是身無分文地來到大學校園,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能夠順利註册,然後再想辦法通過貸款等途徑解決學費問題。

不過這依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8月12日,遼寧省遼陽市第四中學的孫大朋,收到了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要求新生9月12日報到,但在8月21日之前要通過匯款或其他方式交齊學雜費等共計5308元人民幣,過期不交者將取消入學資格。這筆費用對這個貧困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靠打散工維持生計的孫大朋的父親孫守軍在絕望之下,於本月12日晚服殺蟲劑自殺身亡,此時家中僅余52元現金。孫守軍在遺書中寫道:「我兒,當你看我的信時,我已不在人間,只因為我沒有能力讓你上學,沒有臉對你,只可以用我的死向你謝罪…」

為了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中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推出了助學貸款制度。不過貸款制度實行以來一隻存在很多操作上的問題。比如,大多數的學生只有到大學註册之後才能開始辦理貸款手續,而這對孫大朋的情況就幫不了忙。另外的問題還包括,由於大學生畢業後面臨就業困難,導致了不能到期還款等問題,銀行越來越不願意貸款給大學生。

對此,今年中國政府要求中國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擴大對大學生的貸款項目,並規定大學生在學習結束後一兩年之內開始還款,同時也延長了還款期限。

助學貸款作為一項制度,正在不斷的完善過程當中,不過對很多貧困地區的居民來說,幾千元的貸款金額聽起來像是天文數字,他們擔心孩子永遠沒辦法還清這筆錢。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楊宜音研究員講到:「比如說一個學生借一萬塊錢來讀大學,可能他將來幾年以後就能賺回這筆錢,但是在農村那個收入非常低、消費非常低的地方,這聽起來就像天文數字一樣。他一個月在農村才消費幾十塊錢,結果到北京上學,他一個月至少要消費幾百塊,他就覺得根本不可能承擔,覺得毫無希望。」

貧困學生尋求資助的第二個辦法常常是向親友借錢,不過這個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楊宜音說:「借錢的範圍一般就是他周圍的人,他的社會支持系統特別小,和根本的正式制度沒什麼聯繫,都是熟人社會,周邊的人也不會富到哪兒去。」

貧困問題是目前中國正在加劇的社會兩極分化過程中的突出問題,而貧困大學生,只是整個社會貧困問題的一個縮影。貧困學生上大學,其實是要在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系統中,在經濟制度非常不利於自己的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社會處境。「 如果放在貧困和二元結構的整個社會背景下來看,一個準備上大學的人,是要從一個結構的這一端跳到那一端,對他來說困難就非常大了。」

上大學,在中國異常重視教育的傳統觀念中是重大的人生目標之一,很多貧困家庭為了讓孩子上學會在經濟上想盡辦法,勉勵而為。這一方面當然在事實上支持了更多的學生走入大學校門,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學生們不夠健全的社會人格。每年高考和新生開學前後,幾乎總有學生自殺的消息。有的因為沒錢交學費,也有的是因為高考落榜。對很多農村學生來說,上大學是唯一一條改變人生境遇的道路。

不過面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制度,楊宜音研究員提醒學生們,一方面要多瞭解訊息,為自己的大學學習機會而奮斗,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可以分階段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楊宜音研究員講了這樣一個例子:「我碰見過一個男孩,他是內蒙那邊的,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就到煤礦裡去背煤去了。賺了一筆錢後,他就到北京來,然後拚命考自學高考,每門課都特別認真地學。過了兩年,他就把自學高考給考下來了。之後,他就在中關村找了一個公司工作,一個月掙好幾千塊錢,然後他就來跟我們談,說他下一步想學什麼……」

對中國人來說,金榜題名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之一,而今天越來越昂貴的大學學費,給這件人生大喜事蒙上很多陰影。個人奮斗能力有限,體制改革時日長遠。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貧困學生一起,仍然走在變革的最艱難階段。

(多馬)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