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金門翻船案升高兩岸衝突?學者:互有默契

2024年2月19日

中國漁船遭台灣海巡驅離導致漁民落海死亡後,中方宣佈在廈金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台媒報導,19日便有4艘中國執法船舶在該地區出沒。對此,學者認為,中國雖不希望衝突升溫,但仍須對此做出「姿態」。

金門為台灣面對中國的最前線。圖為用來紀念古寧頭戰役的金門古寧頭牌樓(資料照)
金門為台灣面對中國的最前線。圖為用來紀念古寧頭戰役的金門古寧頭牌樓(資料照)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漁民在金門水域翻船死亡事件之初,中台雙方似乎都有意低調處理此事。中國國台辦雖馬上發出聲明譴責,但內容並未明確提出相關反制措施。不過,中國海警局18日宣佈,將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以維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台灣國防安全研究所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向DW表示,台灣海巡人員過去就曾對類似情事進行驅離,但這次因造成中國漁民死亡,導致中方內部輿論反彈。

「它(中國官方)勢必得做出姿態,但我認為目前來講,這個姿態並不代表將來就會採取進一步的驅離行動,或者發起台海戰備警巡。畢竟金門離中國太近,他要拿下金門很容易,沒有必要挑起(衝突)。」沈明室說,金門民眾與中國互動密切,中方若以過於強硬的姿態反應,反而可能引起反彈。

金門:昔日「反共前線」如今兩岸窗口

03:0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沈明室指出,過去兩岸海警曾經在相關水域進行聯合演習,針對海上問題進行因應,「所以雙方是有默契的,雙方過去在禁限制水域的默契就是『我不超過,你也不超過』」。

他認為,中方最初不希望因這起事件升高兩岸、美中之間的衝突,「但是後來又覺得說,這樣低調地處理的結果好像又承認了禁限制水域」。這與中國原先「台海內海化」的主張有所矛盾,才會藉由發佈海警的巡查行動來否定台方聲稱的禁限制水域說法,「至少維持一點面子」。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國台辦刻意模糊中國漁民越界造成的威脅,把該水域變成「兩岸一中」漁場的行為正是「偷換概念」。對於中方稱將加強海巡一事,他則認為實際變動較小,因為兩岸海警部門彼此都有「默契」,如今的差異在於中方海警執法的力道,是否會對台灣的漁船採取強制性的作為,例如強行登上台灣船舶或是採取驅離的做法。

蘇紫雲認為,中國無需將禁制水域無限上綱到主權方面。「有時候只是『治權』的概念......中國片面把它解讀成主權議題,我覺得是非常沒有建設性。」

圖為去年8月台灣海軍士兵在海上觀測中國解放軍軍艦。(資料照)圖片來源: ROC/ZUMA Wire/IMAGO

交由金門地方政府解決?

對於這起案件引發的爭議,台灣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呼籲,台灣政府應授權金門及馬祖的地方政府針對漁權等經濟相關議題「直接與中國談」。她指出,金馬地區與中國距離靠近、互動多,且經常有事務性溝通,較無誤解,可藉此「同中求異」,避免誤會產生。

對此,蘇紫雲認為,地方政府無法代表中央針對漁權、管轄權等問題,和中國進行商議。台方也有相關對話的空間及善意存在,若金門地方政府欲與廈門當局對此進行談話,仍須在中國民國《憲法》及中央法規的規範之下取得授權。

沈明室則認為,金門及中國海警或許有固定的聯繫管道或默契,金門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員或地方政府同樣也有溝通管道,相互降溫沒有問題。但若牽涉到主權、民族主義,或中國民眾輿論太過強勢,中方或許會採取一些動作,但基本上不會挑起「無限上綱式」的金門跟對岸的衝突,或是連帶影響到兩岸衝突

台灣海軍今年1月在高雄附近舉行海上演訓(資料照)圖片來源: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中國海警船出沒廈金海域

台灣中央社週一(2月19日)引述中國港口網資訊報導,當日上午一度有4艘中國海警的執法船在廈金海域出沒,行經金門北方、南方及東南方海域,其中一艘執法船體積長達92公尺。

此前,中國海警局發言人甘羽宣佈,「福建海警局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進一步維護有關海域作業秩序,維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國台辦也表示支持,並且再度譴責台灣海巡署驅離中國漁船導致漁民遇難,批評台方草菅人命,「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嚴重破壞兩岸關係」。

台灣陸委會重申,依照兩岸條例規定,中國船舶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台灣限制及禁止水域,並表示台方主管機關為維護漁民權益,依法驅離或扣留越界船舶,「以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執法,不會因此改變」。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