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0210 Martin Kummer

雨涵2008年10月5日

上周日,在德國海港城市漢堡,一個題為"毛澤東時代和今日中國"的圖片展圓滿閉幕。該圖片展於8月8日和奧運會同時開幕,作者是一位年近七十的德國記者馬庭•庫默,他經歷了1976年中國在文革結束前夕的動蕩不安。2006年,文革結束30年之後,他又前往中國,沿著當年的足跡,拍下了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片來源: AP

1976年的中國還是滿目灰暗,十年文革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隨著周恩來逝世,加上政壇動蕩不定,人們還是過著慘淡不安的生活。在這個時期,一名來自聯邦德國的記者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馬庭‧庫默當年37歲,作為一名優秀的記者,他跟隨當時的外交部長根舍的好朋友、德國自民黨政治家烏韋‧羅納伯格訪華代表團來到了中國,見證了文革最後一年中國的境況。

天安門今日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馬庭‧庫默告訴記者,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就像螞蟻,有著整齊劃一的外貌和狀態。他說:"他們不論男女,全都穿著綠色或藍色的軍裝,所有的人看起來差不多一樣,只有小孩兒穿得鮮豔一些。令我驚訝的是,我幾乎分辨不出大街上的人的性別,穿著軍裝的女性看起來都很男性化。這對於一個歐洲人來說當然是非同尋常的。"

天安門昔日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今日兒童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馬庭‧庫默1976年的中國之行雖然只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但卻讓他拍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也經歷了一次小小的"意外"。那年四月初,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一次紀念剛逝世不久的周恩來總理的活動,馬庭‧庫默當時也在現場,親眼目睹群眾聚集,紀念活動在群眾的不滿情緒之下漸漸演變成了一場示威活動。在一旁忙著拍照片的庫默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遇到了麻煩:"我這樣的'大鼻子'外國人,在當時聚集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成千上萬人群當中還是比較顯眼的。當他們發現我帶著三台照相機,便認為我是蘇聯派來的間諜。我立刻就被憤怒的人群包圍,他們把我打倒在地,並要求我把相機打開,把軟片取出來銷毀。當時的我別無選擇,只好就範。"

昔日兒童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自行車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好在最終是有驚無險,馬庭‧庫默後來被帶到了天安門城樓上,在一位懂英文的官員的幫助下,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安全回到了住處。後來,根舍外長知曉此事之後,還特地安慰了他一下。當年的馬庭‧庫默萬萬沒有想到,30年後的中國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一直關注中國發展的庫默想到,既然自己當年的照片、文字資料都保存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再親自去一趟中國,看看當年走過的地方現在是什麼樣子呢?於是他開始了周密的策劃。

電驢子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庫默今日背靠欄桿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在中國文化部的協助下,馬庭‧庫默於2006年帶著自己的太太,沿著當年的足跡,在中國進行了長達5個星期的旅行,他們乘飛機、火車、輪船,甚至還騎過自行車,整個線路長達一萬公里。他告訴記者:"在德國,30年被看作是整整一代。因此,我想,在30年後,正是觀察新生中國的最好時機。在我親眼目睹中國的新面貌之前,已經對那裡的飛速發展感到震驚。這一切都是鄧小平的功勞。"

庫默當年攀爬欄桿圖片來源: Martin Kummer

今年7月,在奧運會開幕前,馬庭‧庫默和夫人又去了北京,中國人對奧運會的巨大喜悅和熱情令他印象十分深刻。現在,庫默先生正計劃著明年再度踏上中國,這次他希望去中國的西部走一走,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想去西藏看一看。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