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鐵娘子」的突然告別

2013年4月8日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平靜地離開了人世」。這位被稱為「鐵娘子」女強人是20世紀世界政壇上叱咤風雲的人物。她在晚年卻受到老年痴呆症和孤獨的折磨。

13th October 1984: British Conservative prime minister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addressing the Tory Party Conference in Brighton, following the bombing of The Grand Hotel, where many delegates were staying. (Photo by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Margaret Thatcher圖片來源: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英國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女首相,她蟬聯三屆首相,任期長達11年,是20世紀英國執政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她的政策給英國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社會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柴契爾主義"

柴契爾夫人原名瑪格麗特‧羅伯茨(Margret Roberts),1925年10月13日出生於英國東北部肯特郡的格蘭瑟姆。父親在當地經營一家雜貨店,後來成為格蘭瑟姆市長。瑪格麗特自小在家庭中就受到保守派政治的影響,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就加入了保守黨協會,並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950年她結識了商人丹尼斯‧柴契爾(Dennis Thatcher),一年後兩人結婚。柴契爾夫婦育有一對雙胞胎兒女。

1959年瑪格麗特‧柴契爾作為保守黨候選人入選議會下院。1975年她成為保守黨歷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1979年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柴契爾夫人當選首相。她任期內的政策,後來被總結為"柴契爾主義",包括推行私有化、放寬政府對金融經濟的監管、減稅、削減社會福利和公共開支、限制工會權力等。

柴契爾夫人與雷根(1981年7月)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

右翼人士認為,柴契爾夫人帶領英國走出了經濟蕭條,而左派則認為,她的改革措施促使英國傳統工業逐步解體,加速了社會分化。在國際舞台上,她與美國總統雷根結成特殊聯盟,為結束冷戰做出過貢獻。而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柴契爾夫人堅定反對與歐盟建立過於密切的關係,尤其的貨幣和財政問題上。她的一句名言是"我要把英國的錢要回來!"

鐵娘子遇上鄧小平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爭奪福克蘭群島(Folkland Ilands)的戰爭,無疑是柴契爾時代的一個重要事件。英國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奪回了被阿根廷佔領的該島,大大提高了英國軍隊的士氣和民眾的自信心。

但同一年柴契爾夫人訪華,與鄧小平就香港回歸問題舉行會談,卻不得不做出不小的讓步。中方堅持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全部主權,並表示這一點上沒有討論的餘地。"鐵娘子"遇到了更強硬的談判對手。據說在一場會談結束後,心情不快的柴契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一腳踩空,摔倒在地。幸虧周圍的人及時攙扶,英國首相才迅速站起身,繼續前行。這個鏡頭成為讓中國人印象深刻的瞬間。

1987年柴契爾夫人第二次連任成功,但她的第三個任期並不順利。一系列爭議性政策導致保守黨內部分裂。1990年11月她宣佈辭職,由約翰‧梅傑繼任首相和保守黨主席。

失憶與孤獨的晚年

柴契爾夫人退出政壇後曾到世界各地講學,並撰寫回憶錄。1992年她被冊封為男爵。2001年柴契爾夫人首次輕度中風後,逐漸退出了社交圈和公眾的視野。此後她的記憶力嚴重減退。2003年丈夫丹尼斯的去世也是對柴契爾夫人的一大打擊。由美國影后梅裡爾‧斯特裡普主演的影片《鐵娘子》就反映了柴契爾夫人晚年的生活境況。

電影《鐵娘子》圖片來源: Concorde Filmverleih/picture alliance/dpa

最晚在這部電影在全球上映時,人們不由意識到,"鐵娘子"已經成為了一段傳奇。一絲不苟的髮型、精緻的手提包、矜持但果斷的聲音是她的標誌;敏銳的思維、毫不留情的批評和鬥爭精神是她的特色。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柴契爾夫人去世後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是:"我們失去了一位出色的領袖,一位出色的首相和一位出色的英國人。"

綜合報導:葉宣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