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監獄日常生活調查

2012年8月26日

根據一項調查,毆打、圍攻和強暴事件已成為監獄的家常便飯。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懷疑的態度。

ARCHIV - Ein Häftling wird in der Justizvollzugsanstalt (JVA) Köln-Ossendorf in seiner Zelle eingeschlossen (Archivfoto vom 21.11.2006). Eine russische Verbrecherbande treibt in Deutschland gut vernetzt und organisiert ihr Unwesen und operiert dabei auch aus den Gefängnissen heraus. Die kriminelle Organisation, die sich «Diebe im Gesetz» nennt, beschäftigt Kriminalpolizei, Staatsanwaltschaften, Justizvollzugsanstalten und Kriminologen. Die JVA Köln spricht von hoher Gewaltbereitschaft der Russen-Gruppen. Foto: Oliver Berg dpa (zu dpa-Reportage: "Gewalt ist Alltag hinter Gittern - 'Jeder Mickrige gibt den Korr.: "Gefährliche Bande in Deutschland aktiv - Auch Gefängnisse als Basis" vom 01.06.2008)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調查顯示,在一個月中,每四位犯人就有一位經歷過暴力事件。在青年罪犯中,同一時間段,更是每兩位就有一位受到過暴力威脅。而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是性暴力的受害人。實施這項調查的下薩克森州犯罪學研究所負責人克里斯蒂安‧普費弗爾(Christian Pfeiffer)表示:"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此次調查對約6400名囚犯進行了問卷調查,33所監獄裡都放置密封的投票箱,讓犯人上交填寫好的匿名問卷。只有實施這項調查的研究所有投票箱的鑰匙,所以犯人們可以在不怕被報復的情況下,敞開心房填寫問卷。

錯誤的教育政策

普費弗爾表示:"我們對監獄裡的暴力程度非常吃驚。"尤其讓他驚訝的是,暴力事件頻繁出現在犯人的活動場所之一--監獄的"公共場所"放風大院。此外,暴力行為時常發生不是人人都會看見的地點,比如洗澡間或是犯人勞動的工廠裡。共同牢房也是多次發生侵犯事件的地點。

特別是對年輕犯人的關押情況也是調查的重點之一。普費弗爾表示:"恰恰在少年監獄的宿舍發生了很多殘忍的暴力事件。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政策是錯誤的。" 因為只要宿舍的門被鎖上,舍監不再看管後,就是肉弱強食的世界了。一些年輕獄犯通過欺負弱小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如何減少暴力事件?

德國一個兩人間的監獄牢房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犯罪學研究所要求少年監獄對管理政策予以更多思考。第一,牢房應當只有在監獄管理者在場時才可以打開。第二,老舊的監獄要加裝監視攝影機以確保和防範暴力事件。第三,最初應給予牢犯相對較大的自由空間,如果他們對別的犯人施加暴力,他們就會失去這種自由,在一個試點監獄實施了這種措施,非常有效。第四,不得再減少監獄管理員的人數。

德國聯邦監禁局主席安東‧巴赫爾(Anton Bachl)也警告說:"現在犯人的數量減少,更應該充分發揮監獄管理人員的作用。"

對這項研究的質疑

監獄內暴力情況,研究者與政府機構有不同說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NRW)和巴登-符騰堡(Baden-Württemberg)兩州的司法部卻對這項研究提出了批評,他們表示監獄裡的暴力事件並不是普遍現象。在過去的一年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RW)的監獄有超過4萬8000名的囚犯坐牢,但只發生了587起輕微暴力事件。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的司法部統計,僅僅有30起疑似蓄意傷人的事件,數目比2005年少了一半以上。

普費弗爾認為這些數字是"空想出來的研究",他說:"我對部長公開表明監獄狀況良好的勇氣感到驚訝,因為事實上他們根本都不清楚,也沒有確鑿的根據。"巴赫爾也表示,這兩個德國聯邦州對事實視而不見。在這次調查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和巴登-符騰堡兩州的監獄不在調查之列。

警告性逮捕是合理的嗎?

監獄內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七月初,青少年犯罪法案變得更加嚴格。被法院處緩刑的青年必須住進所謂的少年感化院服刑4周。

這被稱為"警告性逮捕"。這一措施原本應有嚇退罪犯的效果,然而犯罪學專家普費弗爾認為這個做法根本就是殘暴的"傳染源":"人們唯一從中學到的只有:只有強大才是得以生存的保證。"

作者: Marco Müller 編譯: 薇拉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