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拜登如何重返世衛組織?

長平
2020年11月13日

拜登宣稱將重返世衛組織。時評人長平認為,世衛組織一再配合中國政府,至今未能對新冠疫情源頭進行調查,重返不應該是簡單地回到過去。

USA Joe Biden mit Atemschutzmaske in Wilmington, Delaware
圖片來源: Jonathan Ernst/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拜登已經開出了施政清單,其中一項是重返世界衞生組織(WHO)。但是,他並沒有附帶任何推動該組織進行改革的條件,甚至沒有對該組織在防治新冠疫情上的一再失職提出批評,這不是一個應該受到歡迎的訊號。

我們先來看看世衛組織官方網站上關於埃博拉病毒發生之後的預警和調查:「幾內亞衞生部於2014年3月13日發布了首個關於不明疾病的預警。同一天,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以拉沙熱為疑似目標正式啟動了突發事件管理系統」,「3月14日至25日,在幾內亞衞生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和無國界醫師組織人員的參與下,開展了一次重要調查,對基西杜古、馬森塔、蓋凱杜和恩澤雷科雷等市進行了實地考察」。

事實上這只是一篇自我表揚文章。當時陳馮富珍領導的世衛組織被批評無能和反應遲鈍,陳馮富珍本人後來也承認當時處理不善,需負個人責任。不管怎麼說,當時已經嚴重腐敗的WHO還能編寫出這樣的自我表揚文章來,強調對病毒源頭實地考察的重要性。

今天,人類正在經歷危害遠遠大過埃博拉病毒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導致全球累計5293萬人確診感染,129萬人死亡。尤其不幸的是,病毒起源不再是非洲小國,而是專制大國中國,世衛組織再也編寫不出這樣當自我表揚文章了。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今年四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J. Peng

譚德塞與中共:討好與戲弄

專家說,病毒的起源仍然是一個關鍵謎團,如果這個謎團得到解決,將有助於防止疫情擴散,並幫助科學家研製疫苗和治療方法。距離人類首次發病將近一年,該病毒仍在全球肆虐,而國際專家竟然還不能到疫情起源地中國武漢實地調查,僅僅因為中國政府不同意。

這無疑是對人類生存的犯罪行為,世衛組織責無旁貸,理當高聲譴責。令人痛心的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一再配合中共撒謊,百般討好,中共對他卻一再戲弄。

今年1月,譚德塞在北京和習近平見面,隨後宣稱「我要一再表揚中國,因其行動確實有助於減少新冠病毒向其他國家的傳播。」據稱,這些高調諂媚的條件是,習近平答應允許世衛組織專家前往武漢調查。專家小組真的到達了武漢,然而譚德塞被耍了:專家們既不能去被認為是病毒傳人起點的華南海鮮市場,也不能去當地最大的傳染病醫院。

大半年時間過去了,全世界已被病毒攻陷。8月,中國又同意世衛組織兩位專家作為「先遣隊」前往中國調查。兩位專家到了北京,三周之後,仍然不允許前往武漢,悻悻然打道回府。

譚德塞沒有半點抗議,而是繼續諂媚中共。不僅表揚抗疫成功,而是還成為專制推銷者:「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最近,世衛組織再次提交專家名單,得到中共批准之後,又在準備前往武漢。然而,世衛組織同意調查的關鍵部分——中國首批患者和華南海鮮市場——全部由中國專家主持。世衛組織專家只能接受調查結果,而不是核查。

不知道中國到底在怕什麼,也不知道世衛組織認為這樣的調查有什麼意義?用來編造一篇同時表揚自己和中共的文章,發到自己的官網嗎?

川普与拜登:美國的退出與重返

世衛組織配合中國政府瞞報疫情,美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美國一直是該組織的第一大捐款方,在2016-17年間共出資9億多美元,佔到該組織自願捐款的76%。

本文作者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毫無疑問,這也是美國面臨中國滲透國際組織的失敗。川普政府表達了憤怒,並宣佈退出世衞生組織。

退出國際組織是川普的一個習慣性動作。這讓國際舞台拱手讓出,中共樂見其成,順勢「為世界指明方向」(習近平時代媒體常用語)。但是無論如何,這表達了美國的失望或者憤怒。

「方向」之一就是繼續霸凌台灣。中國政府未能像譚德塞拍馬屁時說的那樣成功阻止病毒禍害全球,反而將自己打扮成抗疫模範生,而真正的模範生台灣卻被忽略。世界衞生大會正在召開,台灣再一次被排擠在外。

拜登要讓美國重返國際組織,受到盟友的歡迎。然而,重返不應該是簡單地回到過去,更不應該是對中共將該組織當作提線木偶聽之任之。

延申閱讀:長平觀察:拜登對中國政策輸了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