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15年 "別讓李嘉誠跑了"以來,中國官媒這一輪對李嘉誠的攻擊火力最猛,但也最為短命。一周時間過去,口水就已經曬干,幾乎看不到影兒了。
在此之前的"跑路"風波中,李嘉誠多次接受媒體採訪,不僅否認從大陸撤資,還稱讚大陸投資環境,可以說給足了北京面子。
這一次,在針對香港抗議運動表達希望"執政的亦都能對我們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之後,中國官媒或者官媒操控的社群網站,不僅批判李嘉誠"縱容犯罪",而且還直接宣稱"突然,人民日報鄭重發聲!留給李嘉誠的時間不多了"。但是,李嘉誠以基金會名義發表聲明,說自己"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並表示對任何暴力,包括語言暴力,都不能接受。
"莫須有的指責"和"語言暴力",顯然是指來自中國官媒的攻擊。不過,面對如此"不老實的態度",中國官媒反而啞口了。這種時候,他們慣常的做法是虛擬一個勝利的姿態草草收場。果然,被網民諷刺為"最會叼飛盤"的《環球時報》所屬的環球網發表文章《李嘉誠"改口"了》。
在這家媒體的讀者看來,這無異於說,李嘉誠在人民群眾的怒吼聲中,不得不低頭認罪,悔過自新。
"改口"的不是李嘉誠,而是中國官媒
其實,李嘉誠並沒有變化。無論是當初的"跑路"的先見之明,還是今天的公然勸諫,他說話都留有餘地,可以做多面解讀。之前有記者問我,李嘉誠8月中旬刊登的廣告"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和"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我回答說:不同點人讀出不同的意思,正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在9月8日出席香港慈山寺祈福活動所說的話,其實也是一個"雙面貼":"香港人能夠度過這個難關,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夠體諒大局,而執政的亦都能對我們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
對於這句話,中國官媒看到的是"未來的主人翁"和"網開一面"--這些媒體在國內國外大造輿論所渲染的,抗議者是不可饒恕的暴徒和恐怖分子--中共實行的從來都是現任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的一句名言:"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想要兩頭討好,沒有那麼容易。
李嘉誠基金會9月13日發表的回應聲明中,同樣也說了兩方面的話,除了表示不接受語言暴力之外,也表示"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有意思的是,這一次環球網看到的卻是這一句話,而對於另外一面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死不改悔"的那一面,卻直接忽略,宣佈他"改口"了。
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機會
這也是中共洗腦教育的困境:宣揚反對者罪該萬死,專制者無所不能。很多"小粉紅"感到困惑的是,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把李嘉誠抓起來"?旁邊的戰友給出了解釋:"我們的領導人真的太仁慈了!"好吧,畢竟是一個九十高齡的老人。但是,那些年輕的暴徒,難道也要寬容嗎?為什麼要向他們讓步,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改計劃?難道宣傳中沒有說過"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嗎?這樣做怎麼對得起那些在前線賣命的"愛國者"?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從《逃犯條例》修例開始以來,召開過許多記者會。 在諸多爭議當中,召開記者會引來的批評看似比贊譽多。林鄭就此成為歷年以來支持度最低的香港特首。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片來源: Reuters/A.A. Dalsh林鄭接受TVB專訪中,強調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用母子關係比喻她和「反送中」示威者的關係,說自己不能縱容孩子任性,否則孩子長大後悔,會回頭來指責母親。 她也泛淚說表示不能接受有人批評她「賣港」,但她為香港做出不少個人犧牲,連老公都說她當了特首後「賣身給香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立法會原定6月12日對《逃犯條例》修訂內容進行二讀。 這天,大批香港市民佔領立法會周遭幹道,導致立法院取消會議。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傍晚以電視錄像發言,三度形容金鐘發生的衝突是「暴動」。 這項批評也催生日後「反送中」示威者的五大訴求之一「撤回6.12暴動定性」。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逃犯條例》的修訂初衷是因應陳同佳案,但是台灣社會在港人大規模遊行後,公開表示絶不接受修訂的《逃犯條例》。 有鑑於此,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說,《逃犯條例》在今年通過的迫切性便不復存在。 林鄭認為修法仍有其必要性,提出「暫緩」,讓社會冷靜一下。她強調這並非撤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yodo在民陣「反送中」6.16大遊行號稱超過兩百萬人上街之後,林鄭月娥在6月18日下午4點舉行記者會。她表示,針對《逃犯條例》修訂,「我個人需為此負好大責任,對於引起社會矛盾紛爭焦慮,我真誠道歉。」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沒有提及是否撤回修例。在記者多次追問下,林鄭重申﹕「港府暫緩後沒有重啟的時間表。」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2周年紀念,示威者在包圍金紫荊廣場導致升旗禮改至室內舉行後,又在下午開始衝撞立法會玻璃。 之後,香港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大樓,但在午夜前就全數撤出,最終警方僅花三小時便完成外圍清場。2日凌晨,林鄭月娥反常地在凌晨召開記者會,譴責示威者。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Kwan林鄭在記者會上承認,修例工作「完全失敗」,逃犯條例「壽終正寢」。 然而,示威者並不滿意林鄭的用詞,認為林鄭刻意迴避法律用語上的「撤回」一詞,相當於為草案的「復活」留後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7月21日晚上發生了兩件重大事件: 一件是示威者包圍中聯辦,另一件是白衣人在元朗地鐵站無差別襲擊市民。 示威者涂污中聯辦國徽雖然引發批評,但是元朗車站濺血、白衣人與警察互動良好等影像與照片像火一般的擴散開來,其觸目驚心很快的便奪去媒體的注意力。 林鄭月娥在隔天下午三點才召開記者會時,被記者質疑,之前都可以凌晨開記者會,為何這次如此慢? 對於記者會的時機,她則說她要在掌握的情況下才向社會作出交代。
圖片來源: Reuters/Stand News/Social Media林鄭月娥在7月22日下午三點召開記者會,譴責部份激進示威者污衊國徽,將會依法追究。記者質疑林鄭在講話中先譴責示威者涂污國徽、才譴責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是不是意味著認為涂污國徽的重要性大於元朗的人身安全? 林鄭月娥強調,市民的安全與一國兩制的底線都是她的關切重點。 記者會後,中國媒體大幅報導示威者涂污國徽一事,同中國官方予以強烈譴責。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Yip林鄭在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表示,特區政府將馬上展開工作,構建溝通對話平台,和不同背景、階層和政治意見的人對話。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L. Suwanrumpha在這個記者會的前一個周末,警方第一次出動水炮車、又第一次鳴槍示警。林鄭在那之後召開的第一個記者會上表示,關於構建溝通平台的工作還在進行中,但她提到自己在前一個周六已經約了19人見面聽取意見,為時3小時。現場有記者問道,如果政府已經決意不接受示威者的訴求,那麼構建平台又有甚麼用意? 林鄭回答道,政府在過去兩個月都持續有對民眾的訴求做出回應,「所以問題並非不回應訴求,而是不接受訴求。 」她繼續說: 「如果我們因為民眾抗議就接受訴求,那對政府而言,這是非常不妥當且不能接受的作法。 」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M. Vatsyayana9月2日晚上,路透社公佈了一段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與商界人士閉門會議的錄音,錄音中她說自己給香港帶來「不可原諒的浩劫」,「若有選擇,會第一時間辭職下台」。 這段24分鐘的錄音引發不同看法,有的人感到同情,有的人懷疑她是刻意博取同情。 隔天,林鄭搶在中聯辦表定下午的記者會之前,先行召開記者會。 林鄭月娥說,對於在私人場合的發言被錄音並交給媒體十分失望。 有記者問她,是不是刻意外流錄音,她嚴正否認。她表示,從未向中央提出過辭職要求。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9月4日下午,消息傳出林鄭急召建制派上禮賓府,料將撤回修例,還有可能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 消息一傳出,港股飆升近千點。 當晚,林鄭發表6分鐘電視講話,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但是沒有如傳聞成立新委員會,仍堅持按照既定機制由監警會調查事件。 翌日上午,林鄭召開記者會,覆述她在電視上提出的四項行動。 她回復記者提問說,撤回修例決定是港府提出、中央支持。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 毫無疑問,中國官媒如此心急,是因為香港抗議的真正原因也無法對大陸民眾誠實交代,需要模糊焦點,找到替罪羊。香港地產霸權一直為人痛恨,李嘉誠"頂風作案",正是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良機。這對於那些本來就相信人們只會因為物質利益上街抗議的大陸民眾來說,是一種重複表演;對於瞭解香港人為自由、人權和民主而抗爭的人來說,這種策略是失敗的。
我十分贊同《蘋果日報》發表的一篇評論,作者李平認為,李嘉誠的諍言雖勇氣可嘉,但與當權者的反擊一樣,並未深切理解抗爭者的訴求。"只要香港有普選、有自由,港青就能奮發上進,就算輸也輸得起,何需官商網開一面?"
不過,也應該看到,李嘉誠的溫柔嗆聲,也讓中共官媒露怯。這也正好呈現了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機會,顯示了這場不需要"網開一面"、絕不妥協的抗爭的意義。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