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王全璋案,比你想像的更殘忍

長平
2019年6月29日

經過四年堅持不懈地抗爭,李文足終於見到了她的丈夫、被中國當局判刑入獄的人權律師王全璋。時評人長平認為,王全璋見到親人的「冷漠和焦躁」,證明了李文足堅持抗爭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China Li Wenzu in Peking
李文足當然知道,坐在監獄會客室的玻璃隔壁後面,被看守嚴密監控的王全璋,四年來遭受了多少非人折磨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李文足終於見到了王全璋--她的丈夫,一位正直勇敢的人權律師,自從在2015年"709"案件中"失蹤"以後四年未能與家人見面的政治犯。僅僅長期剝奪與家屬的會面權利這一條,就足以證明中國司法的荒唐與罪惡。但是,這裡的罪惡永遠比你想像的更多。

根據李文足友人透露的訊息,在會見王全璋之前,她已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跟其他被迫害的人權律師一樣,王全璋顯然遭受了足夠多的身心折磨,他可能像李和平那樣蒼老,像李春富那樣恐懼。但是,她沒有想到,王全璋見到四年未見的妻子、兒子和姊姊,更多的表情卻是冷漠和焦躁。

李文足和王全璋的姊姊王全秀分別通過網路發表了會見手記。李文足見到的丈夫,"像編好程序的呆滯的木頭人":

全璋的目光彷彿沒有焦距,並沒有與我四目相對。他目光空洞,不知道看向哪裡…… 他的表情依然是呆滯的、麻木的。他看著我流淚,彷彿在看一個外人,而不是他四年未見的妻子。

王全秀見到的弟弟是這樣的--

王全璋,臉龐黑瘦黑瘦,一個原來頭腦敏銳的律師,竟然要照著稿子和我們說話!他見到我們目無表情,沒有一點喜悅。四年了,他不想念他的老婆孩子嗎?不想念他的感情深厚的同胞姊姊嗎?

王全秀還透露:在她與李文足會見王全璋前三天,臨沂監獄竟然避開她們,跟當地政府合作,偷偷開車將老父親接到臨沂監獄,會見了王全璋!老父親和王全璋均未提及此次會面,顯然被要求保密。

李文足和其他"709"家屬堅持抗爭四年,得到包括美國國務院、歐盟以及多個國際人權組織聲援,德國總理梅克爾會見在內的全球支持之後,才有了這次見面機會。顯然,臨沂監獄鬼鬼祟祟積極安排見面極不正常。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圖片來源: imago/epd

"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王全秀寫道:我說誰告訴你這是高血壓啊,他一聽就非常的煩躁,一個勁的強調他現在不吃藥了。他好了。他什麼都好!監獄很好,看守所很好!

李文足寫道:……突然,全璋一下子焦躁起來,說話聲音都高了八度:"我很好!監獄對我很好!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是的,比你們想像的更加殘忍。

作為最早代理高度敏感的法輪功案件的人權律師之一,王全璋的正直、勇敢、熱情和智慧人所共知。他曾多次和當局衝突,甚至被拘押,但都不曾屈服。他主張要"不斷碰撞抗爭"。他是"709" 系列案中拘押時間最長、家屬和律師未能會面時間最長以及最後一位被審判的人,據稱其原因是他拒絕配合當局"認罪"表演。

讓這樣一位律師成為一個冷漠、麻木、聲稱監獄很好、責怪妻子抗爭的人,中國當局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凶殘。正如建政七十年來反復呈現的那樣,他們不滿足於消滅異議者的肉體,還要改造他們的靈魂。

罪惡之處不僅在於它發生了,而且在於它每天重複地發生。僅是近年以來,李波、桂敏海、王宇……都在當局的拘押和折磨之後,說出了 "我有罪"、"我很好"、"不需要你們關心"等言語,甚至威脅再關心就要放棄外國護照。當局並不真的以為誰會相信這些話,他們要讓世人知道自己可以多麼殘忍和荒唐。

很多中國人對仁人志士的想像還停留在當年國民黨對待共產黨的畫面中:共產黨員遭受身心折磨,仍然堅貞不屈,走上刑場也要高呼政治口號。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她也有權利決定如何為自己而抗爭

同樣侮辱人智商的配套表演是,"五毛"傾巢出動攻擊抗爭者:既然丈夫要求你放棄上訪,專心帶好孩子,那麼你為什麼還不肯閉嘴呢?你這到底是在救夫呢,還是為自己表演?你背後有多少外國勢力在支持?

李文足當然知道,坐在監獄會客室的玻璃隔壁後面,被看守嚴密監控的王全璋,四年來遭受了多少非人折磨,毫無疑問被一再以家人的安全作為威脅。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未能在他們的成長中盡到父職,是很多異議人士都難以承受的疼痛和歉疚。

這也證明了李文足抗爭的正當性和必要性,她不僅為王全璋的自由,也為自由的王全璋而抗爭。而且,王全璋受迫害,也是她自己和他們的孩子受迫害,她也有權利決定如何為自己而抗爭。

正如"中國公民運動"組織在為她頒發2017年"傑出公民獎"時在頒獎詞所稱頌的那樣:她不僅維護她和丈夫的合法權利,而且維護了王全璋等人權律師所堅持的法治精神,為所有人爭自由求公義。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