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當上訪信換成郵包炸彈

長平2015年10月3日

大多數訪民受盡屈辱,也沒有像韋銀勇那樣選擇郵包炸彈。時評人長平認為,習近平加打對訪民和維權律師的打擊,將底層申告者推向絕境。

Explosion in Liuzhou, China
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至少18處爆炸,10人死亡,50多人受傷。發生在廣西柳城的連環爆炸案,是令人震驚的罕見大案。中共當局迅速控制輿論,禁止媒體深入報導,僅允許官方渠道輕描淡寫。來自官方不同渠道的消息,先稱犯罪嫌疑人韋銀勇已被抓捕,再稱他供述自制61個炸藥包,然後稱他已被炸死在現場。

從單方發布消息、禁止證實的媒體倫理,官方訊息的前後矛盾,以及官方媒體的信用記錄看,人們完全有理由拒絕相信它的任何一句話。然而,出於知情的需求,大家也只能反復咀嚼官方消息,從中瞭解事態,分析原因。官方最新的消息中,稱爆炸原因已經"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韋銀勇因採石生產與附近村民、相關單位產生矛盾而製造這起案件"。

爆炸還沒結束的時候,官方就匆忙宣佈,案件與暴力恐怖無關。它似乎想要說明,這不代表社會普遍性問題,只是一起個人糾紛而已--很顯然,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它用"相關單位"替代了"政府部門"。然而,假如事實真的如此,它並不想官方想像的那樣無足輕重。

"依法維權"的絕望之旅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與其他人或者機構產生糾紛時,他應該通過什麼渠道解決呢?當然是法院。中國政府還提供了一個越俎代庖的方案,那就是上訪。絕大多數像韋銀勇這樣覺得自己飽含冤屈的人,不是在爭取法院的立案、等待法院的判決,就是在上訪的途中。甚至可以說,在龐大的上訪隊伍中,比韋銀勇更冤屈的人比比皆是。

官方事後稱:「韋銀勇因採石生產與附近村民、相關單位產生矛盾而製造這起案件」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儘管存在個體選擇的差異,不是每一個絕望者都會製造炸彈,但是絕大多數人走上訴訟和上訪之路,也並非偶然的原因。1989年"六四"鎮壓之後,中國社會非常壓抑,底層的不滿沒有出路。鄧小平"南巡"掀起經濟狂潮,儘管轉移了部分情緒,但是社會秩序問題沒有解決。1995年前後,江澤民聽從一些學者建議,提出依法治國的主張,隨後把它寫入中共十五大報告和國家憲法,開始了以法律秩序忽悠民眾的歷史。

就在那個階段,"依法維權"成為一個明晰的策略,由律師、學者和媒體傳遞給民眾。無論多大的冤情,律師都會盡力說服當事人,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尋求解決之道。有時法院拒絕立案,或者判決荒謬絕倫,律師也會和當事人一起表達抗議,但是最終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揭竿而起,以暴易暴,而是回到法律的框架之內。

信訪是通過行政渠道解決問題,它被認為與司法獨立背道而馳。然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法律,鼓勵人們通過申訴、協商和調解的途徑解決糾紛。聰明的民眾知道,領導的話比法官的判決更管用,因此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信訪上。

從單純走向瘋狂

很多訪民長期受到非人的虐待,他們被驅趕、被綁架、被關進黑監獄或者精神病院,他們耗費的家財、時間和生命,足以製造千百倍於韋銀勇的炸彈。與此同時,維權律師和他們的當事人也受盡挫折和屈辱。但是,無論訪民、訴訟者還是維權律師,他們仍然相信或者堅持選擇公力救濟,拒絕非法的私力救濟。真可謂"法律虐我千百遍,我待法律如初戀"。

他們的堅持揭示了中共"依法治國"的騙局。從一開始,中共從來沒有想過把自己置於法律之內。依法治國必然以人身自由、權利平等和政治民主為前提,那就意味著公權力要受到監督。學者們試圖說服中共高層,依法治國才能長治久安。但是中共心知肚明,真要依法治國,腐敗透頂的該黨可能立即成為歷史名詞。

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因此,訪民、訴訟者和維權律師仍在苦苦撐持的時候,中共自己倒不耐煩了。習近平上台以後,粗暴地對待一切形式的申訴,甚至大量抓捕維權律師。這無異於赤裸裸地宣稱:別再跟我講什麼法律,這裡只有最原始的叢林法則。

習近平上月訪美期間,遭遇到來自中國的訪民攔車喊冤。有訪民趁特警不備,猛沖過去,將身體滾進習近平的車輪下面,冒死將他截停,仍然未得面見。這驚險一幕,讓人想起1970年蔣經過訪問紐約時的遇刺經歷。習近平應該感謝訪民,他們寧可讓車輪壓在自己的身上,也沒有拿子彈對准他的腦袋。

但是,情況可能正在發生變化。2011年,江西撫州人錢明奇在上訪十年無果,多次表達被逼無奈將採用暴力行動,非但沒有受到重視還遭致政府官員嘲笑,終於炸毀三處政府辦公地點。從網民搜索出來的資訊看,韋銀勇也進行了類似上訪的努力,同樣遭到政府官員的粗暴對待。但是,他比錢明奇更早地陷入絕望境地,起了報復社會的念頭。

據稱韋銀勇在社群網站籲告:"等到哪一天我變得瘋狂,請記得我單純時曾被你們當傻子一樣耍。"希望中國社會及早改變,不要讓這句話成為大多數訪民的怒吼。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