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讓劉曉波追思會成為新傳統?
2018年7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對最麻煩的夫婦,一個死了,一個走了;一個再不能說話,一個還不敢說話;一個葬入大海,騰出了監獄的位置;一個住到柏林,省下了警察和地痞流氓的開銷--而且,還拿她賣了一個不菲的價錢,甚至可能是中國政府關押自己的公民對西方待價而沽以來,賣得最好的一次。中歐年會今天(7月16日)在北京召開,一派喜氣洋洋。近年來中國最骯髒歷史的那一頁,就這樣翻過去了嗎?
這對夫婦就是劉曉波和劉霞。上周,全球媒體聚焦柏林。嘔心瀝血終於救出劉霞,德國贏得了世界的尊敬。輿論普遍認為,在中國以經濟崛起要挾全世界之際,趁著中美貿易烽煙彌漫,德國政府這次人權外交勝利,無疑是給了北京一個響亮的巴掌。
然而,如果你站在北京的角度想一想,就會發現情況未必是那樣。劉霞既不像她丈夫那樣熱心於政治,也不像她弟弟那樣有生意往來,在軟禁脅迫之下甚至不會大叫一聲,即便是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中國司法也很難給她治罪,長期關押畢竟不是辦法。北京已經多次答應劉霞的旅行計劃,但又多次食言--他們也從中看到,朝令夕改不是問題。
他們最擔心的事情是劉霞出國之後,成為一個控訴者和抗議者,揭露其綁架無辜公民的卑劣行徑。現在,這一問題如其所願:她的弟弟劉暉以"戴罪之身"成為人質,一如既往地塞住劉霞的嘴。
經歷了大躍進、"文革"和"六四"的中共政權,已經練就一身百毒不侵的本領,任憑西方國家如何"說三道四",我自"巋然不動"。只要牢牢地抓住權柄,犯下再大的罪行也沒有人來審判。同時,他們也越來越熟練於歷史性的油滑,既不做教條的馬克思主義者,更無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政治底線,但是可以在任何時候理直氣壯--《人民日報》剛剛說過不要輕易認"慫",馬上又改口說強大的人更容易"慫"。
劉霞獲得自由值得大聲歡呼。德國政府固然功不可沒,同時也要看到,在它背後是全球聲援者的持久抗爭。
讓專制者畏懼的正是這種持之以恆的抗爭。7月13日晚間,在柏林客西馬尼教堂(Gethsemane Church)舉行的劉曉波逝世周年追思活動,讓人看到了希望。與此同時,當天全球各地都在悼念劉曉波。這是一個無比悲痛的時刻,也是一個非常壯麗的景象。抗議和思念一樣綿長。
正如網民反復吟詠的那樣:他們把你埋進深深的泥土,卻忘記了你是一粒種子;他們把你撒進浩渺的大海,卻發現所有的海面都是你的墓碑。跟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一樣,劉曉波追思會應當成為新的傳統。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