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重建西單民主牆

長平
2018年12月5日

1978年12月5日,魏京生在西單民主牆貼出了他的署名文章《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它》。時評人長平認為,以西單民主牆為標誌的當代中國第一波民主運動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歷史中被抹殺的重要事件。

China Gedenken an Tian』anmen - Massaker
在天安門廣場附近巡邏的武警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德國之聲中文網)1978年,作為一個開始學習寫作文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我對一位上初中的表哥充滿了崇拜之情。我偷看他的作文,篇篇都能背下來。那些作文差不多都是這樣寫的:"讓我們豪情滿懷,展翅高飛,奔向二○○○年,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在漆黑的夜晚,我常常吟誦著這些詩一般的句子,暢想著祖國陽光明媚的未來。

彷彿一夜之間,"實現四個現代化"取代"千萬不忘階級鬥爭"刷滿了牆壁。這讓人以為,它是鄧小平時代出現的新口號。鄧小平自己也曾這樣講:"對我們這個集體,人民基本上是滿意的,主要是因為我們搞了改革開放,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路線……"

事實上,毛澤東早在五十年代就作出了這樣的規劃。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說:"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兩年後,他有將其完整描述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

對此可以有兩種解讀:一是,毛澤東雖然提出了目標,但沒有付諸行動,鄧小平推陳出新,落到實處;二是,中共的政治口號是一回事,政策方針是一回事,政策方針的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按照中共早期的政治口號,中國早就實現民主了。

如今的西單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當年的民主牆早已不見蹤跡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alston

被重新粉飾的歷史裝點了我的少年夢想。粗糙的泥牆上白色的大字"實現四個現代化"至今仍歷歷在目。然而,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在所謂"改革開放"的巨輪高歌啟航的同時,中國真正的希望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被絞殺,那就是以北京西單民主牆為標誌的當代中國第一波民主運動,其中的代表是魏京生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民主政治。

西單民主牆的光芒

1978年12月5日,也就是40年前的今天,魏京生在西單民主牆貼出了他的署名文章《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它》,認為自由民主比改善生活更重要,要求反省毛澤東的個人獨裁和實行政治民主化。1979年3月25日,魏京生又貼出大字報《要民主還是要新的獨裁》,直言鄧小平走的是獨裁路線,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獨裁者。

本文作者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在此期間,西單民主牆成為盛極一時的民主論壇。自由的夢想激勵著勇敢的先驅者,他們組織了民主討論會,創辦了民間刊物《四五論壇》、《探索》、《中國人權同盟》、《今天》、《北京之春》和《沃土》等。

地下刊物在全國範圍內興起。天津有《渤海之濱》,武漢有《鐘聲》,青島《理論旗》。即便在一些偏遠的鄉村小鎮,油印機也開始忙碌。

除了魏京生之外,陳子明、胡平、徐文立、劉青、任畹町、北島、芒克、秦永敏、牟傳珩、王希哲等等先知先覺且先行者的名字也已經載入史冊。

1979年3月22日,《北京日報》發表文章《人權不是無產階級的口號》,發出公開鎮壓的訊號。隨後,魏京生被捕,開始了他兩度入獄、共計長達18年的牢獄生涯。北京的"探索"、"中國人權同盟"、"興中會",上海的"社會主義民主促進會"、"上海民主討論會"、"振興社"和貴州的"解凍社"等民間組織被定為反動組織。全國各地上千人遭到拘審、逮捕、虐待和判刑。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鄧小平講話的時間是1989年5月31日,也就是"六四"大屠殺的前夕。他一邊殘暴地扼殺"第五個現代化",一邊不忘以"四個現代化"為自己表功。

"鄧小平先生,建起這道牆吧!"

這是一場被"真理部"從歷史上抹去的偉大民主運動。如果你去查看各種編年體,你看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高考"、"否定文革"、"中美建交"、"真理標準大討論"、"建立經濟特區"等等展示鄧小平改革開放英明形象的重大事件。不少中國讀者還記得在國內媒體的各種"周年紀念專題"中去查看"六四",發現"大事記"中,不僅沒有"6月4日",甚至沒有"6月",甚至整個"1989年"都不見了。但是,記得去查"西單民主牆"的人,可謂寥寥無幾。

1984年,雷根總統訪華時與鄧小平會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柏林布蘭登堡門發表演說,為柏林牆的歷史留下了最動人的聲音之一:"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吧!"剛剛辭世的老布希總統,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其對華政策再度引發人們的思考。毫無疑問,他是中共政權的老朋友,但一定不是包括西單民主牆運動參與者、"六四"民主運動死難者在內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被稱頌為溫和的國際關係的建設者。如果真的是這樣,他應該指著西單民主牆說:"鄧小平先生,建起這道牆吧!"

中國媒體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國際輿論也在唱和與反思。"西單民主牆"是這段歷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僅不應該被遺忘,而且應該作為歷史的豐碑豎立起來,被懷念,被瞻仰,被繼承,讓它作為希望之光,照亮中國以及中國所影響的世界的未來。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