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是香港政權移交25周年紀念日。這個政權移交的前提,是中國保證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後來補充說,"不是說短期不變,是長期不變……就是說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因此,今日香港的政治情形,讓這個紀念日顯得特別諷刺,其真正的主題是"一國兩制半途而廢"。
包括香港局勢在內的巨大改變,讓今天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得到一個頭銜"總加速師"。網民用它來批評其政策為開歷史倒車,認為必將大大地翻車。
習近平上一次訪港是2017年。他一定能感覺到五年時間裡香港天翻地覆的變化。跟中國內地一樣,街上不僅沒有了抗議,可能動員抗議活動的人或者被關在監獄裡,或者被軟禁在家裡,或者正流亡海外。記者採訪被嚴格限制,媒體上一片歌舞昇平。領導人駕到大面積封堵道路,成千上萬市民在狂風暴雨中無法歸家。因此期待他在講話中解釋為什麼要改變的人們,可能會大感困惑。在連續兩天的講話中,習近平說,"一國兩制是個好制度","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朱鎔基:"我們豈不成了民族罪人?"
這幾年來,一直有人翻出前總理朱鎔基2012年11月訪問香港時的講話:"我就不相信香港會搞不好,若香港搞不好,不單你們有責任,我們也有責任。香港回歸祖國,在我們手裡搞壞,我們豈不成了民族罪人?不會的!"顯然,習近平並不會因此感到臉紅。他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能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維護香港同胞的福祉。
在他的講話裡,"一國兩制"實際上指的是"香港國安法"。人們普遍認為,2020年6月30開始實施的國安法,終止了香港的"一國兩制"。根據習近平的講話,"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就是"一國兩制"取得的巨大成就。
儘管朱鎔基沒有解釋若"香港搞不好"或"在我們手裡搞壞"是什麼意思,但是在當時的語境中,所有人都認為,他指的是實施真正的"一國兩制",其中包括法治、自由和民主。但是,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搞"。這是當時中共對西方社會關注此類問題的標準回復。
在這樣的回復中,中國大陸也在進行政治改革,建設法治和民主,人權也會改變,但是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大家耐心等待。例如,1999年4月1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伍德拉夫採訪時說,"中國正在不斷地改善人權狀況。但同時,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已經將依法治國寫進憲法,"但這不是容易辦成的事情,我們缺少大量合格的人才","我們正在培養這些方面的人才,但這需要時間,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培養出來"。
當時的中共領導人讓西方社會和國內民眾都相信,他們真誠地承認,中國的法治、民主和人權和西方國家都還有距離,但是正在奮起直追。為了追趕得順利一些,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在這樣的語境中,自由、法治而高效的香港,是中國城市的未來。
"普選"也是一個好制度?
習近平時代講了另外一個"中國故事"。在"四個自信"的中國夢敘事中,中國並不需要時間在達到西方的自由、民主和法治水準,而是已經實現了比西方更好的"全過程民主",並且正在各個領域"為全世界指明方向"。
習近平是否背叛了鄧小平的初衷,改變了"一國兩制"的軌跡?其實,鄧小平從來沒有隱瞞他的改革目的,而且反復強調"中國要有自己的模式"。一邊發展經濟,一邊鞏固權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更準確地說,發展經濟是為了救黨,維持中共的長期統治。
在這個過程中,"一國兩制"對於中共應付西方社會的關注來說,的確是一個"好制度"。在朱鎔基時代,它為中共在國際舞台贏得了空間,成為全球化時代最大的受益者。
我相信,有一天,當普選再次成為話題的時候,中國將會宣佈,香港已經實現比西方普選更好的"全過程普選"。中國領導人還可以驕傲宣稱,"普選是個好制度","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香港將迎來回歸中國25周年紀念日。這個享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城市飽經滄桑,肩負著歷史重擔,見證著時代變遷。
圖片來源: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這幅鋼板畫據信描繪的是1843年左右香港黃泥湧谷地。圖中央的竹製導水管用以連接附近的引水道,將水引流作灌溉之用。自秦朝被歸為中國版圖後,香港一直以農業、捕魚及鹽業為主要產業,十九世紀前未在歷史舞台上有重大影響。1841年香港開埠後,英國政府正式將此地命名為「香港」。
圖片來源: akg-images/picture alliance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年至1841年)後,清政府被逼於1841年簽訂《穿鼻草約》、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1856年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在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的南端地區再割讓給英國。
圖片來源: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這是一張描繪1880年左右一群香港人下棋、撫琴、寫字的圖片。1898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英國強迫清政府締結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方同意把九龍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新界地域,以及235個島嶼租借予英國,為期99年。
圖片來源: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這張照片攝於1910年左右。當時,香港已從一個昔日的小漁村發展為中國移民的聚居地,轉口港及通商中心。
圖片來源: Wood/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皇後大道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修建的主要道路。香港1842年成為自由港後,工商業、金融業及公共事業均不斷發展。1911年,九廣鐵路正式貫通,香港大學也於這一年正式成立。在司法方面,香港採用二元化法律體系,一方面引入英國法基礎上的普通法體系,另一方面保留清代的部分法律和習慣。
圖片來源: Topical Press Agency/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這是1940年2月27日拍攝的香港金融區的照片。二戰期間,日軍從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佔領香港。日本投降後,英國收回香港。
圖片來源: Topical Pres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1984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簽署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出席了簽字儀式。根據該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按照鄧小平提出的方針,香港在主權交接後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該方針被載於《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條及附件一。
圖片來源: UPI/picture-alliance/ dpa1997年6月30日23時42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舉行。隨著英國國旗的降下,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圖片來源: Torsten Blackwood/picture-alliance/dpa在香港主權交接儀式後,江澤民和英國王儲查爾斯握手。兩人身旁分別是時任中國總理李鵬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按照1997年7月1日生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圖片來源: Paul Lakatos/picture-alliance / dpa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香港發生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俗稱雨傘運動。示威者的主要訴求為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像征是黃色的雨傘。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2019年3月15日,香港民眾掀起抗議運動,反對允許將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國內地受審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示威者重新提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7月中旬,示威者與警方之間的衝突加劇,大批示威者被逮捕。2020年初,新冠疫情從中國大陸傳入香港後,反修例運動受其影響而開始減弱。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2020年6月30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家安全法》,針對顛覆國家政權丶分裂國家丶恐怖活動,以及外部勢力干預等四種行為。該法凌駕於《基本法》之上,衝擊了香港的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丶傳媒丶教育等各領域,標誌著香港的公民社會走向終結。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D. de la Rey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