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江中下游乾旱也與三峽有關

2011年5月30日

中國官方新華社周一報導,"再過四天洪湖將無水可取"。民間水問題專家馬軍認為,長江中下游旱災乾旱也與三峽工程有關。他呼籲,不僅關注"後三峽"時代的問題,更要反思三峽上游數百座在建水庫的規劃。

This photo taken on Tuesday, June 3, 2003 show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t Yichang, Hubei province. The water level reached, as planned, 114.29 meters high on the sluice gate at Tuesday. (AP Photo/ Xinhua, Cheng Min)
三峽大壩圖片來源: AP


在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湖北洪湖,一位66歲頭髮灰白的農民告訴前去採訪的路透社記者,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嚴重的旱災。他的稻田已經開始變黃,再不下雨就要干枯了。他說,現在只能靠挖井和買水喝。以前,當地人總是擔心洪水,可現在,卻變成旱災。

這只是中國長江中下游旱災的一個縮影。在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3500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災影響。420萬人飲用水困難。

"中國水污染地圖"的作者馬軍告訴德國之聲,降雨量少是干旱最主要的原因,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也導致自然調節能力的消失。"圍湖造田,大量湖泊被侵佔、被圍墾。現在新一輪的破壞更多來自房地產的開發,包括工業園區的建設。"

三峽蓄水也對其下游乾旱造成影響。建三峽時,主建派強調它調節下游水量的功能,洪水期能蓄洪,枯水期能放水,似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然而,建成後,當初反對者所擔心的一些問題出現了。

"銜遠山,吞長江"不再

馬軍介紹說,三峽蓄水,導致"清水下瀉",就是說,泥沙被攔阻,流到下游的是清水。結果是,下游河道被沖刷變深,即便水量增加,水位可能還是會減少。而這直接影響到通江的湖泊。江河水位低,湖泊的水就會流入江河。三峽蓄水的時候,湖泊的來水量就大為減少。而枯水的時候,三峽放水調節的庫容,在近日的實踐中也證明是有限的。

以洞庭湖為例。"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原本是"吞吐長江"的大湖。"之前,長江的很多來水通過多條河流,湧入洞庭湖。現在有了三峽的調蓄之後,很多流入洞庭湖的河流長時間發生斷流的情況。它的水資源量就減少了。雖然來沙減少是好事,但來水減少又是非常大的弊端。"

三峽上游數百座水庫在建

馬軍說,"後三峽"時代的弊端,引起關注,中國國務院本月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若不承認三峽的運行規律需要調整,談何問題的解決。

"在我們看來,更重要的是,不但要研究'後三峽'時代,也要研究三峽上游的大量正在建設的水壩的問題。數以百計的大型水庫正在建設。它們將來的運行、調節規律,大致與三峽差得不多。如果它們一起啟用,並開始這種調節的時候,它們巨大的能力,再碰上天然的枯水季節,就會給上游、下游以及這些水庫之間在水資源上產生很大的矛盾,甚至水壩之間都會爭水。三峽自身也會很擔心這樣的問題。"

因此,要以三峽的問題為切入點,研究並及時地調整上游水壩的規劃。馬軍說,否則將來遇到的挑戰,會比現在嚴重得多。因為這些水壩累積的影響,要比三峽一個水壩嚴重得多。

此外,三峽的蓄水,水的流動減少,也給下游水污染的稀釋帶來影響,導致數百萬人的飲用水品質下降。

乾旱已給長江中下游帶來15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中國媒體的報導說,洪湖的漁業養殖90%絕收。一位漁民告訴路透社記者,他養的魚幾乎全死了。他說,長江有漲有落,但這麼低的水位他還從沒為見過。他現在所企望的,是許多許多的雨水。而洪湖當地的一位官員說,長遠來看,要恢復洪湖的基本生態,至少需要10年。

作者:苗子

責編:李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