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朝聖路 中國向印度示好?
2015年6月2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稱,當地時間周一(6月22日)上午10點,首批朝聖者通過喜馬拉雅山乃堆拉山口進入西藏,開始為期12天的旅程,目的地是岡仁波齊峰以及瑪旁雍錯湖。按照中國媒體的說法,這兩處地點被佛教和印度教均視為神山聖湖。
新華社報導稱,中國於1981年起接受"印度官方香客"入境朝拜這兩處聖地。但此前朝聖線路需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強拉山口,沿途山高路險,高寒缺氧,常年積雪。朝聖新線路相比強拉山口的朝聖線路更舒適、更便捷、更安全。
印度媒體《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今年6月初報導稱,與以往朝聖線路相比,新開闢的經乃堆拉口岸線路將大大縮短印度朝聖者的旅行時間和步行路程。從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發,舊有朝聖路線超過3000公里,其中許多路段只能步行,來回需耗時22天,而現在路程僅有854公里,而且全程均可搭乘汽車。此前朝聖者須在高海拔地區步行12天,而現在只需在岡仁波齊峰上完成兩天半的徒步朝聖儀式。當時印度媒體稱,6月22日前往朝聖的人數為50人。
此前,每年通過印度外交部申請前往西藏朝聖的"官方香客"有18批約1000餘人。印度官員預計,第二條朝聖線路開通後,朝聖者人數將有所增加。
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期間,印中雙方就經乃堆拉山口的朝聖路線達成一致。印度外長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今年2月1日訪問中國時,雙方正式簽署協議。
中國官媒報導稱,"新朝聖線路的開通將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心靈溝通,為兩國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路透社稱,儘管岡仁波齊峰宗教地位崇高,前往參拜的印度朝聖者人數卻很少。不僅因為那裡地處偏遠,中國對於西藏邊境嚴格控制,取得簽證困難也是一大因素。
中印關係歷史悠久,且兩國之間的商業聯繫日益增加。但彼此之間的猜疑也讓兩國關係蒙上陰影,此外邊境劃分問題始終懸而未決。
莫迪訪華期間,中印兩國提出解決邊境糾紛的建議方案。北京政府表示,願意解決兩國關係中的這一障礙印中兩國發展關係將對國際政治秩序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