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世界應向德意志看齊"

張丹紅2016年3月17日

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經常讓專欄作者張丹紅想起德國19世紀詩人蓋貝爾的這句名言。其實,德國近乎傲慢的一意孤行的做法在難民浪潮到來之前就已開始。

Türkei syrische Flüchtlinge laden Merkel e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A/K. Kocala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久前我在朋友的生日聚會上遇到一位對科隆跨年夜性侵犯表示同情的女權主義者:"這些可憐的難民過去沒沾過酒精的邊兒,所以一喝多就找不到北了。""也許一股腦兒讓所有人入境不是個好主意?"我小心翼翼地表示疑慮。"胡說!我們必須幫助所有向我們求助的人。梅克爾總理別無選擇",女權主義者斬釘截鐵。"即使德國力不從心也要硬著頭皮堅持?""如果德國出了亂子,也是自作自受,是我們為過去兩百年的行為贖罪。"

我知道她這是對德國近現代史的一種政治正確的闡釋 - 從殖民歷史到威廉主義,再到國家社會主義。不過據我所知,並非當今世界的每一重苦難都源於德國。我最終遏制了與她辯論的慾望,既然她想反省德國的罪惡,我何苦攔著她。

民調說大約百分之十的德國人與我剛剛認識的這位女士一樣,認為德國應當對所有想來歐洲躲避戰亂或尋求幸福生活的合法、非法難民敞開大門。換句話說,德國能夠而且應當拯救全世界。

馬其頓修建與希臘邊界的柵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G. Licovski

道德的必然,還是道德的綁架?

我不認為梅克爾旨在解放全世界。但她在難民危機當中的一意孤行多少有些自以為是的味道:我們遵循人道和道德的原則,其他歐洲國家必然跟進。但結果呢?德國在歐洲受到空前的孤立。面對困境,梅克爾沒有反省一下何至於此,而是堅持自己的道路,"因為這是唯一可行和理性的道路"(兩周半前接受電視一台採訪時語)。

不知不覺當中,德國公眾產生了一個印象: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德國被一幫自私自利的傢伙包圍。這些鄰國採取單方措施,製造既成事實。奧地利設定今年接收難民數量上限時受到德國各政黨和媒體的譏諷,眾口一詞地預言這樣的上限既不現實,也根本無法實施。"時代周報"稱奧地利及其巴爾干國家為"皇家柵欄鑄造縱隊"。

在對維也納政府口誅筆伐的時候,很多人忘記了這樣的事實:按照人口比例,奧地利2015年接納的難民人數高於德國;今年奧地利打算允許37500難民入境,這仍然比法國承諾的要多;德國是巴爾干線路關閉的最大受益者。為了保住面子,梅克爾當然不會公開向奧地利及其盟友道謝,但繼續不遺餘力地批評這些國家就顯得很虛偽了。

德國總理的執政風格越來越不同於其政治導師柯爾。歐洲問題專家Jan Techau在"國際政治"上發表文章說,柯爾及其前任領導下的德國在需要達成艱難的妥協時,"總是比其他國家早一點兒讓步,比別人多出一些錢"。

今天的聯邦政府仍然心甘情願地拿出更大數額的支票,但"更早讓步"就根本談不上了。最好的例子是梅克爾感情用事做出的能源轉型的決定。當時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使德國人對核電憂心忡忡,總理的決定可以說顧及了德國的民意。但她沒有考慮的是歐洲其他國家對德國經濟的依賴以及能源轉型因此給歐洲夥伴帶來的影響。

作者張丹紅

土耳其的地位搖身一變

歐元危機期間,聯邦政府也一再向其他歐元國暗示:只要你們學習我們的榜樣,戰勝危機就不在話下。2011年11月,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Volker Kauder在基民盟的一次黨代會上不無得意地說:"現在全歐洲都在說德語。"當時,歐盟成員國剛剛在德國的壓力下接受了財政協定。Kauder那一次的講話不只涉及歐元危機,他還批評當時艾爾多安領導的土耳其政府對待基督徒的做法。他鏗鏘有力地要求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中"把人權問題擺到桌面上"。

再看今天基民盟對安卡拉的態度,不得不驚嘆時代的變化。要說土耳其的人權紀錄可不如四年前,國家剛剛接管了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如此踐踏言論自由的行為又恰恰發生在與歐盟峰會的前一天,這簡直是挑釁,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過另一方面,土耳其能協助保護歐盟外部邊界,讓那些令人揪心的畫面不發生在歐洲家門口。假如安卡拉肯幫這個忙,那麼為什麼不對土耳其侵犯人權的做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認真考慮一下他們加入歐盟的願望呢?

換了別人,這便是兩面派的做法,但是德國政府可以這樣做,因為用梅克爾的話說,這是唯一可行和理性的道路。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