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古滕貝格和畢昇

張丹紅2015年10月9日

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在15世紀發明的鉛活字印刷技術改變了世界。美國媒體曾將他評為「千年偉人」。同樣發明了活字印刷的畢昇卻在中國和東亞之外無人知曉。這是為什麼?本台專欄作者張丹紅試圖尋找答案。

Deutschland Geschichte Johannes Gutenbe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畢昇大約出生於公元970年。作為印刷鋪的工人,他對雕版印刷的艱辛深有體會,於是琢磨著如何用其他技術取而代之。有一次他看著兩個兒子玩兒扮家家酒,用泥做成小人兒和動物,隨心所欲地擺來擺去,由此得到靈感。畢昇用膠泥做成小方塊,在上面刻字,用火燒硬。常用字備上幾個甚至幾十個,供同一版的重複使用。排版時用帶框的鐵板作底,敷上一層藥劑,把活字放入框內,排滿一框是一版,用火燒烤,藥劑融化,按上平板,藥劑凝固後版型製作完畢。印刷之後,活字放入木盒,以備下次使用。

活字的投入大大簡化了印刷,但膠泥以及後來的木活字有明顯不足:它們不夠結實,不均勻,邊緣不夠清晰。也許製作幾千個活字使畢昇筋疲力盡,反正他在有生之年沒有使自己的發明更加完美,達到足以投入市場的成熟度。

雕版印刷是一件苦差事圖片來源: imago

一系列小發明直到突破

約翰內斯‧古滕貝格(Johannes Gutenberg)則完全不同。他不僅是發明家,還是企業家。1447年,距離實現技術突破還有三年,他貸款建立了作坊,雇了20名員工。古滕貝格的活字是鉛合金材料。他還發明了一個小巧的鑄字盒,將液體的合金壓製成一般大小的字模。他按照榨葡萄器的原理研製出印刷機。鉛合金的字模能夠承受印刷機的壓力,因此可重複使用。不過,與畢昇的幾千漢字相比,古藤貝格只需製作26個字母的字模。

古滕貝格親手印刷的聖經圖片來源: Gutenberg-Museum

1452年開始用新技術印刷的聖經成為歐洲的搶手貨,連教皇都對其贊不絕口。今天在美因茨古滕貝格博物館展出的一部當時印刷的聖經仍然清晰如初。發明家的精神和商業頭腦給古滕貝格帶來了榮譽和財富。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因此而受益:當他對天主教會和教皇的地位提出大膽質疑時,古滕貝格的印刷術已經傳遍全歐洲。路德的聖經德語譯本很快成為暢銷書。沒有古滕貝格,宗教改革和後來的啟蒙運動都難以想像。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張丹紅

印刷術從東方傳入西方嗎?

還剩下一個問題:古滕貝格是在畢昇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還是在對畢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發明了類似的但是更完美的技術?中國人一般認為畢昇的印刷術流傳到了德國。百度百科在"畢昇"詞條下寫著:"從13到19世紀,畢昇發明的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這樣的觀點在德國至少有爭議。美因茨古滕貝格博物館的麥瓦爾德博士說,古滕貝格製作活字模的技術與畢昇完全不同;而且,"我們沒有證據說明印刷術像造紙技術一樣由東方傳到西方。"

充滿創造力的中國人也發明了造紙術。該技術由阿拉伯人帶到歐洲。歐洲人又通過自己的創新,實現了紙張的機械化、大批量生產。其他偉大的發明也大同小異:中國人最早使用指南針,但歐洲人用它征服了世界;中國的煉丹師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偶然發明了火藥,英國人由此製作大炮,並在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中首次投入使用,給德、法、西聯軍來了個措手不及。

位於美因茨的古滕貝格博物館圖片來源: Gutenberg-Museum/M. Pipprich

大炮的使用為騎士階層敲響了喪鐘,因為揮刀舞劍的騎士只能在短兵相接的戰鬥中大顯身手。卡爾‧馬克思曾經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 - 這是預告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這位中國人無比敬仰的大鬍子德國人竟然沒有把三大發明歸功於中國人。

由此可見,誰第一個發明了某項技術並不重要,關鍵是如何發展和運用該技術。畢昇的印刷術沒有得到孜孜不倦的改善,結果中國人自己在19世紀開始使用古滕貝格的技術。因此,古滕貝格是否曾經向畢昇學習的問題變得無足輕重。不過,古滕貝格博物館還算仗義,單為畢昇及其活字印刷術開設了一個展廳。

馬克思不認為三大發明是中國人的功勞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作者簡介:張丹紅出生於北京,在德國生活二十多年。她把對德國社會的觀察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