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德鐵冒險記

張丹紅2016年6月11日

今年是德國鐵路公司的高速列車ICE誕生25周年。經常享用ICE的專欄作者張丹紅為德鐵獻上一份禮物。

ICE vor Bundesta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此時我正坐在一輛時速可達300公里的ICE裡。不過,目前它的時速為零。由於技術故障,啟動時間將推遲幾分鐘。

如果一輛火車啟程受阻,那麼原因經常是技術故障;如果它在半路拋錨,列車員的解釋往往是"訊號失靈"。一段時間裡,高層架線失靈經常被用作列車晚點的原因。我猜測是德鐵員工對其高層領導的旁敲側擊的批評。果不其然,德鐵總裁沒過多久就辭職了。

最近我聽到了一種新的說辭:電路故障。不久前我就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所幸的是,列車員事先通告故障的後果:"空調和照明系統將馬上關閉。"車廂裡漆黑一片。乘客表現鎮靜,當車廂通道亮起微弱的燈光時,大家幾乎激動得鼓起掌來。擴音器很快傳來下一個通知:"尊敬的乘客們,因技術故障,我們繼續行駛的時間無限期推遲。請您上對面站台的列車。"

卡夫卡世界

乘客們雷厲風行,生怕對面列車不等著我們。可是看一眼站台上的顯示牌,那上面的終點站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而且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列車將向科隆的方向行駛。一名年輕男子也和我一樣猶豫著。我們當機立斷地決定:他把住車廂的門,我去問不遠處的乘務員。"這趟車在科隆停嗎?"我問。女乘務員指著顯示牌,好像我是文盲:"那上面寫著科隆嗎?"我一下子感覺進入了卡夫卡世界。當我們歷盡千辛萬苦抵達科隆火車站的時候,我和那個小夥子像老朋友一樣分手。

這也正是我依然不願放棄德鐵的原因:它是人際關係的粘合劑。不久前我和女兒在去慕尼黑的途中結識了一群快樂的年輕人。其中一位身著粉色西裝、打著粉色領帶,格外惹眼。聽他講,今天早上被朋友們從床上叫起來,被迫穿上了鮮豔的西裝,並被告知將前往慕尼黑過周末。這是德國的習俗:即將成婚的男女很可能遭到自己同性朋友的"襲擊",一起隆重告別單身漢的生活。我們車廂裡的年輕人放起女兒們鍾愛的音樂,並向男性乘客分發小瓶的烈性酒。空瓶子越多,車廂裡的氣氛就越是熱烈。

專欄作者張丹紅已經在德國生活了近30年。

男女有別

我的體會是:乘坐火車的男性容易走極端。他們要麼很安靜 - 讀書或打盹,要麼在酒精作用下大聲喧嘩。女性似乎更具備在火車裡文明交談的能力。而且,列車往往使她們更健談。我就有好幾次被迫分享了鄰座女乘客的家世,而交談的女性在這之前也是素昧平生。

每次乘德鐵都是一次冒險,你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麼。有一次我在法蘭克福機場Chek-in的時候才發現女兒的飛機票剛剛被德鐵的乘務員撕掉了。那時候電子票還沒有問世。航空公司給每位乘客一個小本子,裡麵包括往返火車票、機票等等。由於兒童不需要火車票,所以經常發生這種機票被撕的現象。

休假回家之後,我致信德鐵索要為女兒補機票的錢。每隔三個月,我會收到鐵路公司的一封信,內容都一樣 - 請我耐心等待審查結果,並給我一張五歐元的火車餐廳券,以示安慰。兩年之後,奇跡發生 - 德鐵向我道歉,並全額補償我的損失。

今天,只要哪趟列車準點,我就感到是奇跡發生了。冬天下雪,夏天陣雨,這些天氣的異常使火車準點成為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外出旅行如同探險,為什麼要求乘坐火車是個例外呢?

去年回中國休假期間,我抱著這樣的心態踏進高鐵。出乎意料的是:火車准時出發,准時抵達,一分鐘就不差。這也太無聊了 - 一丁點兒懸念都沒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