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的五個真相
2019年4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死亡簡直是生命最好的發明。它是生命變遷的推手。淘汰舊世代,為新生代開路。"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的這段話觸動了許多人。在他的生命走向盡頭時,財富、劃時代的成就以及人脈都無法幫助他對抗死神。這名科技業先驅常年受病魔折磨,年僅56歲便死於癌症。
為何無可避免死亡?
死亡是為了替新事物開創空間。由數兆细胞組成的人體也是如此。人體中的細胞每日會發生分裂,促使身體不斷生長。有機體能通過"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有效防禦機制,破壞細菌或癌細胞等多餘或具有潛在危險的細胞。老舊細胞則被相同的新細胞取代。不過細胞分裂會逐漸減緩,終有一日完全終止。造成此種現象的很可能是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端粒像是帽子般蓋住染色體兩端,維持染色體完整性,確保細胞正常分裂。當端粒隨著細胞分裂縮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就會停止分裂。新細胞不再出現,老舊細胞最終死亡。
雖然端粒酶能幫助細胞繼續分裂,但也可能加速癌細胞生長,因此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端粒酶只活躍於少數細胞中是合理的狀況。當細胞分裂過程發生問題--例如有"細胞發電站"之稱的線粒體功能異常時,將對身體各個組織造成影響。
單純由生物學推算,人體機能約能維持120年。但真正具有指標性的是實際預期壽命,這可能因為生活及衞生條件的改善而延長。以德國為例,國民的預期壽命每年增加約3個月。
如何定義死亡?
身體的老化過程經常是以循環系統、肺部和腦部等多重器官衰竭畫下句點。死亡便在此時降臨。醫學角度上,死亡分為不同種類。"臨床死亡"指的是心血管系統衰竭,脈搏及呼吸停止,器官無法獲得氧氣和養分。但處於"臨床死亡"狀態的病人是可以通過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被復甦,而且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
"腦死"則是不可逆轉的狀態,此時大腦、小腦和腦幹完全失去功能。雖然腦死病人的深層腦細胞可能還在活動,但已經喪失"意識"。儘管如此,腦死狀態的患者能長期依靠人工呼吸器維持生命,腦死的孕婦甚至還能產下胎兒。部分被宣告腦死的病人仍對外界的刺激有所反應,例如接受手術時。不過從醫學觀點看來,這只是脊髓反射,病人並沒有疼痛感。德國醫學協會等機構對腦死的判定有嚴格規定,但腦死的定義仍然存在爭議。
身體死亡的過程?
首先,人體器官在缺乏氧氣及養分供給的情況下還能斷暫運作。當細胞分裂完全停止後,細胞才會死亡。隨著大量細胞死亡,器官便無法再生。大腦的反應最為迅速,大約是在細胞死亡3至5分鐘後。心臟則最多能堅持半小時。一旦血液停止循環,身體機能便停擺,皮膚上開始出現"屍斑"。法醫在鑑定屍體時,便是以屍斑判斷死亡原因及地點。
經過兩小時後,由於體內不再製造三磷酸腺苷,屍體開始僵硬。這種高能量化合物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能量來源,當身體缺乏三磷酸腺苷時,肌肉會發生僵硬。屍僵的情況一般在數日後消失。腸胃道則是在兩三天後才完全死亡,裡頭的細菌會加速身體腐化。而人體內的部分病原體仍能構成威脅性。例如肝炎病菌還能存活多日,肺結核病菌甚至能存活多年。總體而言,人體的分解過程約需時30年。
瀕死經驗帶來的啟示?
依照學術定義,瀕死經驗是發生在臨床死亡及搶救復甦之間。不僅是學術界,宗教界和密教都通過經歷者的描述對瀕死經驗進行密切研究,而這樣的經驗可能因為文化或地域特徵有極大的差異。不過,許多經歷過瀕死狀態的病患並沒有瀕死經驗。而瀕死經歷人士則講述自己看到潮水般的回憶、靈魂出竅、(在隧道盡頭)看到景色或亮光。也有人表示,他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或是經歷了恐懼和慌亂。
瀕死經歷似乎多發生在心肺復甦及大腦缺氧時間較長的患者身上。大腦供氧不足時,主要會對大腦中的顳葉、頂葉以及位於兩者間的角回造成影響。瀕死經驗是否發生在這個區域,科學目前還未有定論。
此外,科學家也在探索瀕死經驗是否與生活中類似的經歷相關聯。部分偏頭痛患者也會看到亮光,有些癲癇病患則經歷過"靈魂出竅"的情況。
量子物理學與靈魂的關聯?
不僅神學家和密教對瀕死經驗這樣的神秘現象充滿好奇,物理學家也積極從事相關研究。"以物理學描述靈魂"的基礎是來自量子力學中"量子糾纏"的現象。愛因斯坦也論述過這種奇特的現象,但以"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予以駁斥。根據量子糾纏所描述的現象,兩個糾纏的粒子無論實際距離有多遠,仍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
如果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特性,就能立即確定另一個粒子的量子狀態。許多量子物理學家至今堅信,這樣的效應真實存在。如同粒子般,身體和靈魂之間也存在著二元論。但若要探討量子物理是否能"證明"人類靈魂的存在,無論是學術或宗教角度出發,最終又會被歸結為信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