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維基解密已窮途末路?

2012年5月31日

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由於有關強姦嫌疑的指控,阿桑奇可以被引渡到瑞典。這一決定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不僅僅是關於阿桑奇本人的命運,還有他創建的網路平台「維基解密」的何去何從。

WikiLeaks founder Julian Assange arrives at the Supreme Court in London in a February 1, 2012 file photo. Britain's Supreme Court upheld the extradition of WikiLeaks founder Julian Assange to Sweden over alleged sex crimes on Wednesday. REUTERS/Stefan Wermuth/files (BRITAIN - Tags: CRIME LAW MEDIA)
London Entscheidung über Auslieferung Julian Assanges ARCHIVBILD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人預感到這是一樁有政治動機的訴訟案件,有人則認為判決是伸張了正義:周三,英國最高法院裁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可以被引渡至瑞典,因為2010年夏天,他涉嫌在那裡猥褻兩名婦女。2010年11月瑞典國家檢察署對其下達了全歐境內的逮捕令。此外,檢察署還對這位40歲的"維基解密"創始人的另一樁涉嫌強姦案件進行調查。

成立於德國的奧荷蘭基金會(Wau-Holland-Stiftung)是"維基解密"的主要捐助者和資金管理者,該機構的董事會主席穆勒-馬古恩(Andy Müller-Maguhn)在倫敦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再過兩三個星期,阿桑奇恐怕就要去瑞典了。"

《朱利安‧阿桑奇——改變世界的人》一書封面

維基解密也走到了窮途末路?

那麼,阿桑奇一手創辦的網路平台"維基解密"是否也即將徹底告別歷史舞台呢?早在相關的案件審理開始之前,阿桑奇難以捉摸的人格與他所建立的專門揭露各種內幕秘聞的網路平台之間的緊密關係,就已經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議。媒體學者羅姆貝格(Markus Rhomberg)認為:"沒有了阿桑奇,維基解密也就走到了盡頭。"

在網路這樣的匿名世界裡,許多用戶都會將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和某個平台固定掛鉤。羅姆貝格解釋道:"人們在尋找那些發現並揭露社會弊病的人。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包括'匿名客'駭客組織的成員也都把曾經試圖刺殺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蓋‧福克斯(Guy Fawkes)作為自己的'代言人',每次在公眾出現的時候都戴著他的面具。"

Chi3005 Assange Auslieferung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朱利安‧阿桑奇--改變世界的人》一書的作者格裡希(Carsten Görig)也認為,阿桑奇的公眾形象如同一位流行巨星,因此他對於他的組織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簡單的理念,廣泛的影響

阿桑奇至今的"畢生傑作"維基解密從理念上講並不新奇:讓民眾來監督權力階層。"維基解密"這個名字,原本就是網路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和解密的組合。最初成立之時,這個平台是通過一個匿名的訊息提供者網路支撐起來的。具有爆炸性效果的訊息和記錄材料在這裡可以不加過濾地以其本來面貌公佈於眾。而提供訊息者的隱私得到絕對保障。

2010年11月,通過公佈美國外交部超過25萬份的電報文件,維基解密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不過,儘管之前對訊息提供者在保密方面信誓旦旦,但是一些駐中國、伊朗和阿富汗的美國高級外交人員的名字還是被公眾所知--這一事件給維基解密的形象造成了至今無法彌合的損傷。

在阿桑奇即將被引渡的情況下,維基解密恐怕要再度遭受打擊。羅姆貝格分析道:"它最後一次發布訊息是在今年2月份,在那之前也曾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動靜。可以看出來,阿桑奇的被捕和軟禁與維基解密的運行之間具有多麼緊密的聯繫。"

支持阿桑奇就是支持自由?

阿桑奇的粉絲團自稱"維基解密之友",他們目前開始宣揚司法部門的審判具有政治動機這個論點。早在上周五,他們就起草了一份聲援阿桑奇的宣言,裡面寫道:"對阿桑奇案件的審理方式,主流媒體在就阿桑奇以及維基解密進行報導時對待事實的一貫不嚴謹,足以讓我們相信,這個案件針對的不僅僅是阿桑奇。……"難道真的如同傳言所說,英國方面現在要不顧阿桑奇的抵抗,將其引渡,是美國在背後指使嗎?

阿桑奇的支持者圖片來源: dapd

柏林洪堡大學的歐洲刑事訴訟法專家黑格爾(Martin Heger)認為這樣的指責有些過分了:"第一,本來英國和美國之間就有引渡協議,美國如果想要處理阿桑奇,可以不用繞這個圈子;第二,在美國,公佈機密文件並不是刑事犯罪,除非這是一種事先串通好的竊取訊息陰謀。"但是這種陰謀論又很難予以證實。黑格爾猜測,美國方面一直在仔細地審核相關材料,但是始終沒有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撰寫阿桑奇傳記的作家格裡希也這麼認為,他說:"不管怎樣,眼下的形勢就是,阿桑奇必須出庭受審。……我覺得,這反而會讓阿桑奇又多了一個炒作自己的機會。"

終點又回到起點

格裡希指出,最終輿論的討論又會回到阿桑奇通過維基解密提出的核心問題上,那就是政治究竟應該有多透明。而這個討論還會繼續下去。

維基解密的支持者穆勒-馬古恩在離開倫敦飛回德國之前,也做出了這樣的總結:作為"一個理念的設計師",阿桑奇的確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維基解密的當務之急是"結構擴建",他說:"目前正在進行專業化調整,並且構建新的附屬平台。記者團隊也被納入其中,這樣今後這些原始數據的解釋工作就會變得容易。"穆勒-馬古恩認為,維基解密早已成為一個理念、一部歷史和一個團隊,他還許諾,今後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驚人之舉"出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Johanna Schmeller 編譯:雨涵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