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阿盟討論開除敘利亞問題

2011年11月16日

阿拉伯聯盟向敘利亞發出的最後通牒到期。最後通牒稱,到星期三(11月16日),大馬士革政權必須真正制止對反對派的暴力鎮壓 - 否則阿盟將暫時取消其成員資格。

epa02989471 General view of Arab Foreign Ministers emergency meeting on Syria, at the Arab League Headquarters in Cairo, Egypt, 02 November 2011. According to media reports, Arab foreign ministers are meeting to discuss situation in Syria, amid conflicting reports on reaching an agreement between the Syrian government and the Arab organization. The Arab League has denied receiving a response from Syria to its plan for ending the country's months-long unrest, while the state Syrian News Agency SANA reported late on 01 November that a deal had been reached. EPA/KHALED ELFIQI +++(c) dpa - Bildfunk+++
阿盟討論敘利亞會員資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阿拉伯聯盟向敘利亞發出最後通牒:截至星期三(2011年11月16日),大馬士革政權必須嚴肅地採取步驟,以制止對反對派的暴力行為,否則將至少暫時被清除出阿拉伯聯盟。上周六,(11月12日)阿拉伯聯盟已就此做出決定,並於本周三在拉巴特繼續進行磋商。

是否將敘利亞開除出阿拉伯聯盟,針對這一問題,22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周三(2011年11月16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舉行特別會議展開討論。如果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 )始終不肯作出讓步,沒有表現出願意結束對平民的暴力鎮壓的意願,那麼阿拉伯聯盟將決定將其開除。
 

但也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 如果阿薩德允許由500名人權活動家和阿拉伯聯盟代表組成的代表團前往該國,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讓步的表示。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納比勒‧埃拉-阿拉比(Nabil al-Araby)說:"阿拉伯聯盟已與16個人權組織舉行了會議。在討論中我們一致認為,如果周三的會議做出相應的決定後,每個團體都可以派代表到敘利亞。各組織都表達了強烈的參與願望,而且他們在這類問題上也非常有經驗。我相信,阿拉伯聯盟理事會將在拉巴特同意盡快派出特派團。"
 

避免導致外來干涉

一位人權專家認為,向敘利亞派遣代表團是解決危機、結束敘利亞暴力行為的一個途徑。敘利亞媒體也報導說,政府將允許阿拉伯國家的觀察員進入敘利亞。敘利亞是否可以在最後一刻避免被開除出阿拉伯聯盟呢?該組織最近多次做出令人震驚的政治舉措。儘管如此,一些阿拉伯政府仍擔心,停止敘利亞的成員資格有可能導致敘利亞局勢進一步升級,最終導致外來干涉。沒有一位阿拉伯統治者希望出現這樣的結局。
 

然而,阿拉伯聯盟的態度是非常堅定的, 或許也是因為有了歐盟制裁措施做後盾:它一直非正式地敦促敘利亞反對派,提交一份權力移交計劃。該聯盟不久將宣佈舉行一次正式會議的日期。會議將就阿薩德總統被推翻後過渡時期的局勢發展進行磋商。
 

民運得到廣泛認可

如今,民主運動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可。敘利亞反對派全國委員會主席加利昂(Burhan Ghalioun)已經在星期一(11月14日)同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Guido Westerwelle)舉行了會晤,星期二(11月15日)加利昂在莫斯科受到正式接待。他說,俄羅斯應支持國際社會對阿薩德總統施加壓力。他說:"我們希望與手上沒有沾上鮮血的政權成員對話。我們已經表示,我們不會拒絕對話。相反,我們希望就和平移交權力進行談判,以避免軍事幹預和內戰"
 

敘利亞反對派過渡委員會主席加利昂與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波格丹諾夫(Michail Bogdanow)會晤後做出了上述表態。波格丹諾夫認為,沒有必要對大馬士革進行更嚴厲的制裁。然而,僅俄羅斯政府會見敘利亞流亡反對派代表的舉措,就足以說明阿薩德面臨著如何的壓力,尤其是俄羅斯政府堪稱阿薩德最強大的盟友這一原因。
 


作者:Björn Blaschke  編輯:李京慧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