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中國

隔離、入戶排查——基孔肯雅熱應對措施引發熱議

2025年8月6日

基孔肯雅熱病例數在中國南方增加,當地有關部門採取措施遏制其傳播,但一些措施令民眾回想起新冠疫情期間的清零政策。

噴灑殺蟲劑防蚊
2025年8月3日東莞一名環衛工人噴灑殺蟲劑圖片來源: VCG/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基孔肯雅熱這一疾病由一種可從蚊蟲傳染給人的病毒導致,多數病例發生在非洲、亞洲和美洲。症狀包括發熱、關節痛,可持續一段時間,但罕有致命性。

一些國家批准了兩種疫苗,但尚未廣泛使用。

近來數周,中國廣東超過7700人感染了該病毒。多數病例是在工業重鎮佛山。廣東省疾控中心周日表示,7月27日-8月2日之間,新增2770個病例。

相鄰的廣州市也發現數十個病例。香港周六報告首個病例。

周日(8月3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表示,當前全省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當周全省新增報告病例數呈現下降趨勢。

但他同時強調「疫情防控仍然面臨複雜嚴峻挑戰」,原因是「國際基孔肯雅熱疫情高發,廣東省對外交流頻繁」。

「打贏防控攻堅戰」

據中國媒體報導,8月2日,廣東省召開愛國衞生運動工作會議,表示將「全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阻擊戰、殲滅戰」,強調要「全民動員」。

具體措施包括,清除蚊蟲滋生環境,比如清除積水盆罐。

官方新華社的畫面顯示,佛山順德區一家醫院,醫生正在探視躺在掛著蚊帳的病床上的基孔肯雅熱病人。

一些其它的干預措施則更為強硬。

《紐約時報》報導稱,佛山一些感染者「別無選擇」不得不自費去醫院,此外,還有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積水。

國家媒體以及當地政府發布了一些照片,顯示戴頭盔、口罩的工人在公園、花園、雜草叢生處噴灑殺蟲劑。

無人機噴灑殺蟲劑(2025年8月1日,廣州)圖片來源: Chen Jimin/China News Service/VCG/IMAGO

罰款、隔離、入戶排查積水

據廣東省疾控部門,公共場所經營者如未按規定採取防蚊措施,逾期不改的將處以1000元罰款。

此外,據網路流傳的截圖,當地媒體「佛山新聞」報導,桂城街道多家出租屋主「不配合防疫工作」,「拒絕入戶排查及不整改」,被停電處置。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網站8月5日發布的一個問答中,對於「基孔肯雅熱患者可以拒絕進行防蚊隔離嗎?」的回答是:不能。防蚊隔離是阻斷「人-蚊-人」傳播鏈的核心措施。

中國媒體報導,按照相關規定,患者原則上須住院並採取防蚊隔離措施,隔離期限從發病日起不少於7天,直至體溫下降或核酸轉陰方可解除隔離。

官方《人民日報》報導說,福建省福州與泉州發布「佛山返回人員14天自我健康監測」的提醒。報導稱,當地工作人員表示,對於自我健康監測,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並不需要特別向社區報備。

中國媒體也報導了社區網格員如何「逐戶檢查陽台花盆、閒置容器等易積水處」。

此外,南方網報導了廣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周產五百萬只『絕育雄蚊』,以生物技術阻斷蚊媒繁衍鏈,成為阻擊基孔肯雅熱的生物尖兵」。

而佛山市禪城區則在當地公園投放數千條「滅蚊魚」。

網友:想起新冠清零

有中國網友表示,目前採取的部分措施令人回想起新冠疫情期間的清零政策。

從病毒的危害性而言,基孔肯雅熱並不人傳人,而且很少出現致命病例。中國有關部門強調,該疾病「可防可控」。世界衞生組織也並未對中國的基孔肯雅熱情況發布特殊指南。

2025年7月29日一名工人在佛山一個居民區噴灑殺蟲劑圖片來源: VCG/IMAGO

「愛國衞生運動」含隱憂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說,中國目前改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與早些年的動員活動也有相似之處。20世紀50年代末的「除四害」運動旨在消滅老鼠、蒼蠅、蚊子和麻雀,導致大量麻雀被消滅,蝗蟲泛濫,進而加劇了飢荒。

黃嚴忠向該報表示:「這與毛澤東時代的公共衞生運動本質上並無不同」,「通過群眾動員解決特定公共衞生威脅,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南方日報》8月4日的一篇文章則寫道,愛國衞生運動這種「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的治理模式,歷經70餘年實踐檢驗,在抵禦重大傳染病傳播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中依然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綜合報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