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民間在行動
2011年2月7日
誓將"打拐"進行到底的全民行動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成為焦點。不少網民對此次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有多人已經參與到行動中。據中國媒體報導,於建嶸發起此事緣於1月17日,一位丟失孩子的家長向他求救,他幫忙轉發後在網路上獲得了有價值的線索,所以促使他通過網路發起這次公民行動。
另外香港《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在於建嶸發起活動之外,將關注對象的範圍延伸到整個被拐賣兒童,發起了"微博打拐志願團"。他認為:"微博新工具讓每個公民都成為一個報導者,改變了原有的訊息流通方式;同時也激發帶動各個領域的人都關心這個問題,現在民間已經形成了共識,我們從民間幫助公安系統將'打拐'進行到底。"
與此同時,亦有質疑和擔憂的聲音出現在網上,中國知名網友"北京廚子"率先在網上反對大規模轉發隨手拍的照片,而是要匯總在一個特定的通道,如公安部的檢索系統,在公民完成提供訊息的工作後,由公安部門接警,他主張在法律框架內去做事情,且要推動"被拐賣兒童"這一社會問題的相關立法。
呼救聲會被網路和媒體傳得更遠
中國"尋子聯盟"的創辦人彭高峰評價"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行動時說,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對於所有人,走在路上看到小孩拍個照,然後上傳到網路上,這是很方便的,對於我們尋子家長來說,幫助會很大。現在這個氛圍很好,網路越來越發達,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途徑來幫助我們找到失蹤的孩子。現在有很多媒體也在參與,我們的呼救聲就會傳得更遠,官方也會更重視。"
此次事件中,對於建嶸發起活動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在被拐賣的兒童中"被強迫做乞丐"的比例是多大?彭高峰猜想說:"比例並不大,但不能排除,有很小一部分,特別是女孩子居多,男孩子比較少。"據德國之聲以前採訪彭高峰時獲悉,被拐賣兒童中男童大多被轉賣給了一些想要"傳宗接代"的家庭。此次網友上傳的照片中也是印證了彭高峰的說法。
彭高峰在接受採訪時,也隱隱地表示了對民間行動的擔憂,他覺得網路是開放的,如果這些照片也同時被脅迫兒童的人看到,可能對兒童的安全不利,他更希望相關的法律能夠健全,對現有的法律能夠有一些修改。
完善法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對於法律方面的完善,德國之聲採訪了積極呼應此次活動的中國人大代表、律師遲夙生。據她介紹,中國目前有幾部相關的法律和司法解釋和這個議題有關係,但"刑法中關於'被拐賣兒童被脅迫成為乞丐'包括對'脅迫聾啞孩子'去乞討或偷盜等犯罪行為打擊的力度不夠,而且當事的孩子,此後一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我們期待在立法上,能夠加大刑法上對此打擊的力度,量刑要提高;現行國務院的〈關於流浪乞討兒童救助〉法規,應該有一些更完善的保障措施,比如,對一些兒童,包括已經被致殘的兒童在人販子被打擊後,但又不能說清楚自己的家在哪裡,救助站在這種情況下要有一些及時的措施把他們送到兒童保育部門,後邊又要有充分的資源配置保障他們健康成本,然後公佈訊息以找到家人。"
"在隨手拍後,在打擊了人販子後有一系列具體的工作要做,我正在進行的是這些現有的法律如何修改和完善,變得有可操作性。光是關注了,炒了,這是不行的,這其中需要紮紮實實要做的工作。我們要把這事納入到立法的層面,最重要的是要保障法律立出來這後,有可操作性和能夠貫徹實施,這是我在其中應該關注和推動的事情。"
轟轟烈烈的運動之後,事情沒有得到解決
在新浪微博上,中國知名的文化評論人王小山也發出一條對此行動表示擔憂的微博。他強調:"我擔心的理由是:第一是難以維系,中國的很多事情都是轟轟烈烈一陣兒,然後很快就過去了。第二點是會產生潛在的危險,這個危險有一部分是來自參與隨手拍的網友。說是潛在,這是客氣的說法,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危險。一部分是對被拍的孩子可能帶去危險,人販子可能會很快轉移孩子們。第三點,這個行動有可能傷害到真正的乞討者,那些生存能力很差,不得不乞討的生活無著的人,包括他們的尊嚴。"
他認為,民間做不到向國家本應該擔責的相關部門問責,所有的訊息都掌握在這些部門手中,有很多類似的案例。2007年山西解救"黑窯工",民間當時也是轟轟烈烈促使官方、警方聯合打擊,到最後解救了二十幾個,但實際上事情遠遠沒有解決。在"被拐賣兒童"這個問題上,是國家的責任,當然民間也有解救和幫助的道義。"但一個行動應該周全些,我提出這些擔憂不是誅心論,並不是質疑目的,我認為這樣的行動不會超過三個月,開個發布會,也肯定能找到一些駭子,最後開個慶功會。但我對整體問題的解決很悲觀。"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