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難民孩子在德國學校:獲益少、融入難

2018年3月5日

在德國的難民中學生經常走著走著就進入到社會問題區,很難找到回頭路,合格的老師幾乎見不著。管理機構不轉變思路的話,融合便是一句空話。

Deutschland junge Flüchtlinge - Integration
德國已是一個移民社會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 Skolimowska

(德國之聲中文網)逃亡的孩子,無論是不是跟家長一道,都在經歷著坎坷的命運。他們當中很多人數月、甚至數年沒再上學,來到德國猛然間進入學校、開始有序的一天,這一切對他們來說,太陌生了!德國的中小學自2015年以來共接收了13萬難民青少年和兒童,為他們準備的課程都是"量身制定",伴有強化語言課和專人輔導。

效果怎樣呢?並不理想。德國融合與難民基金會的專家委員會推出的一份調研報告得出以上結論。這份報告對多個聯邦州的56個學校裡的難民學生進行了匿名調查。

參與了這一調研項目的馬提西亞克(Ulf Matysiak)說,"我們無法肯定難民學生在我們的教育制度下不被淘汰。"

教師沒時間、也缺乏輔導難民的經驗

在收集資料和觀察的基礎上,這份調查得出結論認為,難民的分配是學業道路上的巨大障礙。調查報告的作者莫裡斯-朗格(Simon Morris-Lange)表示,中學裡的師資在難民學生到來前就已忙得焦頭爛額,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對難民孩子做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難民學生在教育制度下被淘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Wüstneck

另外一個問題是缺乏合格的師資。難民學生來自另一個文化圈,在不同宗教環境中成長,加上戰亂和逃亡,因此給他們上課的老師,即便是數學老師,也應該掌握"作為外語的德語"的基本知識。莫裡斯-朗格強調指出,這不單單是"專門老師"的課題。

"學校需要團隊精神"

因此,難民學生接受教育的問題不侷限於學校,各州和地區管理學校的部門應創造更合適的框架條件,要特別關注難民學生的分配,莫裡斯-朗格說,"目前,一般實施就近上學的原則,而大部分難民居住的區域算不上好區。"這樣長此以往,學校也就越來越多地變為"社會問題區"。

這份調研的中心結論是,教師自身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對學校的多樣性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位於"問題區"的學校應該得到更多資金和人力資源。校長和團隊必須有合作精神,統一思想。沒有這些,"學校不會發生任何變化",莫裡斯-朗格表示,德國已是一個移民社會,這一背景下,怎樣讓學校更加適應這一環境,"前面的路還很長。"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