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典和中國旅遊業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2003年6月3日

國際旅遊協會最近發表了關於「非典」對中國旅遊業影響的專題報告。新蘇黎士報指出,如果非典持續6個月,中國旅遊收入將減少二百億美元。但也有專家不以為然。

曾經空曠一時的北京火車站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援引這篇報告說,今年年初,中國預計旅遊收入將增長10%,第一季度的發展也證實了這一預測。但隨之而來的「非典」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果持續六個月,中國的收入將減少二百億美元。佔旅遊總收入的五分之一。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指出,旅遊業的損失將給中國的勞動市場帶來不良後果:

「國際旅遊協會的報告描繪了一幅旅遊業下跌對勞動市場帶來的黯淡景象。估計『非典』將造成280萬就業崗位的喪失。如果把隨著旅遊業增長2003年原來可望創造、但沒有能實現的新就業崗位計算在內的話,負面影響的份量就更大了。另外,由於沒有新投資,其它工業部門、尤其是建築行業,也將受到影響。而『非典』爆發之前,中國就面對日益增長的失業問題,所以,這次遭受的打擊就更為沉重。加上地理上旅遊業十分集中,雖然服務行業在全中國的國內生產總額中只佔三分之一,但在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地區,比例要高得多。政府已提醒經濟界,要特別重視保障並創造就業崗位。」

但是,一些經濟專家認為,從長期來看,「非典」不能影響中國旅遊業的長足發展,所以不應該操之過急,不應採取過分的刺激發展的政策。新蘇黎世報最後寫道:

「中國每年有三千多萬遊客來訪,旅遊行業為國家輸送了可觀的外匯收入,但與新加坡、香港、泰國或菲律賓不同的是,旅遊業在中國只佔有二等地位。就業和外匯收入的大頭主要依靠外國直接投資完成。另外,還應注意的是,『非典』危機是在中國外匯儲備達到創記錄水準時爆發的,國家有日益增長的稅收墊底,能夠從財政上採取有針對性的支持性措施,以克服『非典』造成的中期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