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政府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談中國環保

2010年2月11日

近日中國環境部、 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中國《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是中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污染源進行大面積調查。非政府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提到的"峰值"只能代表一些排放指標的下降,但還沒有看到環境品質改善的拐點"。

水源污染造成大批魚群死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國三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這個公報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馬軍:它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它是1949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對全國範圍內的污染源所進行的大調查。這些污染源的排放不僅會影響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這些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企業實際上對周邊社區的健康和安全帶來威脅。所以我們去瞭解這些污染源的排放情況能夠滿足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協助公眾瞭解周邊的風險,進而參與到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中間去。

德國之聲:公報中包含了很多數據、指標,但是對於環保工作認知不是特別多的人來說,這些指標數字都比較枯燥抽象。簡單地來說,中國環境污染到了怎麼樣種程度,究竟有多可怕?

馬軍:這次普查是個很大規模的普查,涉及的污染源多達600萬個,最後形成的數據上億。這次公佈的數據匯總了全國性排放的指標。 這些排放的指標不直接涉及到生活的品質。但是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排放到空氣中,排放的量越大,那當然對環境的危害,對公眾健康的威脅也就會越大。比如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就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各種介質影響到人體的健康。最近發生了多起群體性鉛中毒,鉻中毒事件,特別是一些兒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次通過調查,中國政府第一次對這個情況有比較到位的瞭解,我想這個事很重要的。第一次公佈的數據還是比較籠統地,我們希望可以加大披露的力度,以進一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保護公眾的環境利益。

德國之聲: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中國的污染將在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達到個峰值,然後開始下降。但是中國人均GDP在2008年已經達到3000美元,是不是污染已經開始下降了?

馬軍:中國從2006年開始第11個五年計劃,這個規劃針對節能減排。減排涉及到幾個主要污染源的指標,比如COD(化學需氧量)是水的指標,二氧化硫是空氣的指標。現在看,這兩個主要指標在過去兩三年裡面呈現下降的趨勢,這是可喜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只是眾多指標中的一個部分,同時現在的排放規模,依然遠遠超過中國環境容量。

所謂環境容量指環境能夠承受吸收污染的容量,能夠自我調節恢復。如果超過了這個容量,環境就很難恢復就會惡化。現在我們排放的量,以水污染為例,COD大概是740萬噸。但是這一次公佈的數據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升,超過了3000萬噸,可以說是我們環境容量的四倍。這種情況下,即使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是距離水環境的改善還有一條漫長的路。所以我想現在提到的峰值只能代表一些排放指標的下降,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我們環境品質改善的拐點。

德國之聲:西方的工業國家走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中國這些年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實施了很多措施來進行環緊污染的治理。那麼您作為環境保護業內人士,您認為目前中國治理環境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馬軍:現在應該看到中國正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西方的一些國家也經歷過,就像您所提到的。西方經歷過這個階段開始治理,現在到了比較穩定的階段。但是在中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正在推進,同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為整個西方生產加工產品,所以大量的污泥濁水都留在中國的土地上面,這個過程是中國非常艱難的時刻。 所以要解決現在中國如此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能單靠一個部門,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夠克服管理機制問題,如地方保護情況,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情況,司法機構不能完全投入到一些環境問題的俄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來推動它的解決,公眾參與離不開環境訊息的公開。

在過去5、6年的時間裡,中國政府在環緊公開方面取得真正進展,在加大公開的力度。我們作為一家民間組織,利用政府的數據建立了一個全國水污染,空氣污染資料庫,這顯示了政府訊息公開的力度。 這次普查的公佈,數據一定程度的披露延續了中國環境數據公開的趨勢。我想在這點上應該充分地給於肯定。因為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非常重要的條件。

德國之聲:您覺得現在中國整體來說,普通人的環保意識是處在什麼水準?

馬軍:處於快速提升的水準。在過去些年裡面,不僅一些中國部門,還有普通公眾認為我們還很窮,應該先發展再說環境保護的事情。這些年在經歷過一次次慘痛的環境事件教訓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就要開展環境保護的工作,要維持中國最基本的環境健康的標準,能夠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最潔淨的土地。所以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是整個中國環境政策改變,環境制度建立包括環保組織發展的堅實基礎。

採訪記者:洪沙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