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洲人在廣州:打工新移民

2010年6月5日

全球化時代使人類的地球濃縮成了地球村。中國人在非洲採購原料的同時,許多非洲人前往中國淘金。《明鏡周刊》記者在廣州採訪了非洲商販薩尼後,記載了當地的風情:

廣交會上的非洲商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中國在非洲大做生意,非洲人在中國做小買賣。當然,歐洲是非洲人的夢幻之鄉,但他們都知道渡海死亡的故事,而中國是安全的通途。為獲得一份邀請函,薩尼向一家中國公司支付了三百歐元,也就獲得了簽證。去年八月以來,像其他兩萬名非洲人一樣,他生活在廣州。也許那裡的非洲人已超過十萬,他們來自幾內亞、喀麥隆或馬裡,用旅遊、學生或商務簽證來中國後就留了下來。中國人把他們做生意的小區稱為'巧克力城',那裡的櫥窗模特兒甚至也是黑色的。

中國人與非洲人在廣州互相依賴,但他們不想共同生活。中國人說,非洲人聲音大、有臭味、還會騙人。非洲人說,中國人趕我們、騙我們。中國國家元首胡錦濤說加強中非友誼是崇高使命。他大談友誼,去年非洲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910億美元。

今年十一月中國的人口普查將首次把外國人計算在內。官方的說法是中國社會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勞務移民的傾向。但中國人很難與這些新來的外國人相處,這些外國人不是宴會上談論千百萬投資的白人富商,而是來自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原料的大陸。他們知道,廣東是世界工廠,認為這裡也能獲得一點利潤。"

37歲的薩尼沒有店鋪,也沒有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就是兩個手機。《明鏡周刊》這樣介紹了他在廣州的商務活動:

"每周兩次从奈及利亞打來的電話,也會給薩尼帶來了訂單,要他搞一些足球運動衫、牛仔褲、體恤衫和制服,制服在非洲銷路很好。服裝式樣通過航空運來,然後薩尼在中國的工廠訂制一千件。生產要十天,海運一個月,走私運入奈及利亞要兩個星期,整個過程進展順利的話,每件體恤衫薩尼獲利0.6歐元。奈及利亞政府保護本國紡織工業,禁止服裝進口。

襯衫上的花朵圖案要大,布料要豔麗,尺寸要最大號。一些中國工廠早就專為非洲市場生產,廣州与奈洛比或亞的斯亞貝巴之間早已有航班。但是,如果薩尼走訪一家鄉村地區的工廠時,總有中國人撫摸一下他的皮膚,看看黑皮膚是否會褪色,小小孩則趕快跑開。

廣州一個居民區內的紅色顯示屏上整天都展示簽證即將到期的非洲人姓名和住宅號碼,最後指示市民,'發現沒有及時離開中國的人,請報告警察'。薩尼已經為簽證過期、又無法交納罰款被拘留的非洲人捐助了一百美元。"

編譯: 王羊

責編: 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