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經濟增長泡沫
2010年8月16日"既做好事又賺錢" - 這是德國森林金融公司經理阿森巴赫(Harry Assenbacher)的座右銘。該公司是致力於可持續經濟發展的一個欣欣向榮的小行業之一。簡言之,阿森巴赫想賺投資者的錢,然後將錢用於發展中國家的植樹造林。幾十年之後,部分樹木成材,阿森巴赫,投資者和發展中國家的雇員都獲得報酬。還有部分樹木不被砍伐,目的是為了用來維護生態系統。迄今為止,阿森巴赫已在巴拿馬和越南造林,進行長期投資。因為在那裡他享受當地政府提供的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穩定的法律制度。這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的。"我們多次獲得非洲的項目招標,如在喀麥隆或剛果,但是因其框架條件不理想,我們都沒有做出積極的反應。 因為對一個普通的投資者來說,這些國家的政治和司法制度是難以瞭解,無法預測的。"
非洲國家只顧短期盈利
阿森巴赫的公司所植的樹木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盈利。而許多非洲人不願意等待這麼長的時間。整個非洲大陸都看好短期盈利,而且常常不計後果。例如:幾內亞灣和尼日爾三角洲被石油污染,馬達加斯加的森林被剃禿頭式砍伐。德國萊布尼茨全球與地區研究所所長羅伯特‧卡普爾(Robaert Kappel)說,這一發展事態令人擔憂。他說:"如果我們看到在西非和剛果的森林砍伐情況,就可以肯定這與可持續性發展完全背道而馳。這樣的砍伐可以獲得高額出口利潤,國家可以賺取大量外匯。但是在這裡根本談不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果非洲不實現工業化,其經濟不可能長期持續增長。其原料總有一天會枯竭,然後將面臨巨大的災難。"
非洲有必要實現工業化
非洲人根本不相信今後會有大的災難,因為多年來其經濟一直在增長。根據非洲開發銀行預計,今年非洲的經濟增長率可達到4.5% ,甚至更高。但令人擔憂的是,其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原料出口。非洲很少有自己加工的產品,甚至根本沒有真正的行業。非洲人用出口石油,礦石,以及可可的錢來進口汽車,手機和巧克力。從長遠來看,非洲實現工業化是必要的。加納的政治學大學生安德魯(Kwesi Andrew)也這樣認為。但是誰生活貧困,誰就只會想先解決眼前的困難。他說:"沒有今天,也就沒有明天。我們必須確保今天的一代生活舒舒服服,然後再做未來的計劃。因此,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可能與在西方不一樣。此外,發達國家也沒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針。"
經濟學家羅伯特‧卡普爾不同意這一論點。他認為,從前人們對可持續性認識不足。非洲應吸取西方的教訓。而且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工業和新興工業國家都沒有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
作者:Kriesch, Adrian 譯者:李京慧
責編: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