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韓國最高法院11月1日裁決,出於良知而拒絕服兵役是一個正當理由。
按照韓國法律,該國18至35歲的男性必須服約兩年兵役。被徵兵者如果沒有"正當理由"而拒服兵役,最高可面臨3年監禁。
從1950年以來,大約1.9萬名男性因出於道德和宗教原因拒服兵役而判入獄,其中大部分為耶和華見證人成員。
韓國最高法院在11月1日的判決中推翻了一家上訴法院的裁決。在該裁決中,上訴法院維持了一名34歲的耶和華見證人成員有罪的原判。這位吳姓(Oh)男子2013年拒絕被徵兵入伍。
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金明洙(Kim Myeong-su)表示,"懲罰出於宗教信仰、換言之良心自由而拒絕徵兵者,是對個人良心自由的過度約束。"
在以前的裁決中,最高法院曾堅持宗教信仰或良知不能作為拒服兵役的正當理由。
新裁決將對韓國各法院受理的大約930個類似案子產生影響。
態度轉變
最高法院的判決反映了韓國對徵兵入伍態度的改變。
今年六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沒有對服兵役給出替代選擇的法律與該國憲法不符。
韓國國防部已表示,將逐步縮短義務兵役制,到2022年,服義務兵役的時間將從21個月減至18個月。
從理論上講,韓國和北韓仍處於戰爭狀態,因為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以停戰協定宣告中止,但未簽署和平協議。韓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要求所有男子必須服兵役的國家。
樂然/苗子(法新社、路透社)
朝鮮半島情勢和緩時,南北韓舉辦離散家庭團聚活動。被選中的人可以在金剛山與失散的親人相聚。這些家庭因为朝鮮戰爭被迫分離,再見面都已白髮蒼蒼。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目前,還有6萬多韓國人在離散家庭團聚的等待名單上,能前往金剛山的人算是幸運的少數。在韓國束草的飯店等待點,這位老婦聽說自己被選上參加團聚,喜極而泣。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在束草等待時,被選上的老先生與家人拍下合照,準備要送給北韓失散多年的親友。老先生離開北韓時還是孑然一身,近70年過去,在韓國已兒孫滿堂。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造成數百萬人與親人离散,朝鮮半島自此分為南北兩個國家。為了這次見面,車上的人們已經等待了太多年。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許多離散家庭親友帶著舊照片出席團聚。70多年來思念的影中人早以變得不同,大家用舊照片回憶往昔時光。見面時忍不住激動地問:「您還認得我嗎?」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兩韓由於在戰後是處於停戰而不是以和平條約終戰。嚴格說起來,雙方仍處於戰爭狀態。所有民間交流,甚至是平凡的離散家庭通訊都被禁止。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2015年,紅十字會的黑色轎車在前面開路,後面是共載著約400人的大巴車隊,從韓國港口城市束草駛向重兵把守的南北韓邊界。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2015年團聚時,大巴車於當地時間下午一點半就抵達了團聚地點北韓金剛山,這比計劃中的家庭團聚開始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
圖片來源: Reuters/K. Hong-Ji在2018團聚的3天裡,參與者只有大約11個小時,而且大多數是在北韓特工的監督下,和他們在北方的親戚一起度過。他們只有3個小時的私人時間 。結束後將再次分離。這一次的見面很有可能是他們許多人最後一次見面。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以前參加過的家庭發現,離散家庭團聚是一種苦澀的體驗。有些人抱怨被允許聚在一起度過的時間太短,也有人感嘆在幾十年間分開後意識形態差距很大。許多人擔心北韓的家人因為監控不敢說實話。韓國的代表也在會面前被提醒不要講金正恩的壞話以免北韓的家人有麻煩。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92歲李錦善 (音譯Lee Keum-seom)的身體孱弱,但她仍堅持要與兒子見上一面。
戰爭爆發時,李錦善在逃難時被迫與丈夫和4歲的兒子分離,帶著女兒登上了前往南方的渡輪。這次女兒陪著她一起到北韓與失散多年的兒子見面。她的兒子現在已經71歲。李被告知兒子也會帶媳婦一起出現。她說:「我從未想過這一天會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兩人見面時忍不住相擁而泣。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很多老者深知,這恐怕是他們今生唯一與失散親人團聚的機會。圖上,生活在韓國的李珍九與他失散了多年、生活在北韓的哥哥相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李順奎與丈夫吳世應分別了65年,曾經風華正茂的他們,再見面時已經是耄耋之年。很多老人都表示,團聚前激動地整夜睡不著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Yonhap/K. Do-hoon對於這些步履蹣跚的老者們而言,這次團聚太短了。在2015團聚的三天裡,他們總共有機會與離散的家人見六面。每次2小時,這意味著總共12個小時,來排解60餘年來的思念和等待。
圖片來源: Reuters/Yon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