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問題不一樣」

2012年3月20日

漢學家顧彬用矛盾的心態看待聲援像劉曉波和艾未未這樣的政府批評人士的全球性活動。他在接受德意志廣播電台文化節目採訪時指出,中國人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問:3月20日,在所謂的國際「政治謊言日」,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民權人士自發組織了呼籲釋放劉曉波的聲援朗讀會活動。與此同時,剛剛結束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其中允許了在有「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下,可以秘密關押犯罪嫌疑人,顧彬教授,您對這一法律條款怎麼看?

答:
我不確定事實是否真的如同您剛剛所表述的那樣。我曾經試圖去尋找這一法律修訂本,我在中文原本裡看到的內容與您所說的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您得到的訊息和我的完全不同。我必須承認,我覺得這樣的條款還是說得過去的,因為它只是針對恐怖分子的。

問:那麼,是我們還是您的訊息有誤呢?

答:
這我無法判斷。

問:讓我們來談談這部法律的另一個部分吧,我們在德國也有所耳聞的。就在同一天,中國人大會議表決決定,未來網路部落格都必須進行實名登記。由此是否可以看出,網路的應用將會發生改變?還是您對此也沒有確切的訊息?

答:
有的,我對這方面瞭解得相當多。但我的訊息仍然和普通人的觀點不一樣。請不要忘記,我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思考者,我看事物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我每天都會從中國人那裡收到電子郵件,而發信人沒有附上真名實姓,而是署名叫什麼「姜寶寶」(Ginger Baby)或「玫瑰女孩」(Rose Girl)。而在部落格上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一些人不斷地對另一些人進行猛烈的攻擊,但同時卻不道出自己姓甚名誰。我自己也受到過這樣的攻擊。因此,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民權人士對這一新規定表示歡迎,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為什麼呢?他要求,那些提出批評的中國人必須要給出自己的姓名,並承擔相關的責任。

問: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對部落格實名制登記抱有任何安全上的顧慮……

答:
可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如果你要表達觀點,就必須報上姓名!如果您的節目受到了攻擊,然後批評者署名是「玫瑰女孩」或者「姜寶寶」,您感覺如何?

問:我們又不是生活在中國,也不是在中國做廣播節目。這也許就是區別所在。

答:
不不不不不!每個人都必須承認自己的觀點。我現在在中國的大學裡教課,我在這兒講的話和在德國一樣。這兒的教室裡沒有國安人員,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問題在於,我在課堂上講的話是不能發表的。我寫的東西在中國經常受到審查,但我說的話沒人審查。

問:聽起來,您的意思是,我們在德國,也許整個西方世界對這個中國政府的看法都是完全錯誤的?

答:
我可沒有這麼說。事實要比我們想像的錯綜複雜的多。我們必須要從這種非黑即白的模式中走出來,也就是說:某些地方有一定的規則,人們有權批評,但批評的同時也要遵守這些規則;但這些規則可能拿到別的地方就完全行不通了,這才是這個國家的混亂之處。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人們就是這麼渾渾噩噩地一天一天混下去。打個比方,假如說日本人相當於東亞的普魯士人的話,那麼中國人就是東亞的奧地利人。中國人始終就是在混日子。我們在德國抱著一種窮追猛打的態度來觀察中國所發生事情,而真正身在中國的外國人,比如我現在就是這樣,可以身臨其境地觀看這場游戲,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既堅持了我們的觀點,同時又不和對方發生嚴重的碰撞。

問:您的這個看法很有意思,顧彬先生。那麼您認為我們還需要做什麼呢,還是什麼都不要做?

答:
我們需要做的是,和中國人進行討論。我們德國方面並不是總有對話的意願。兩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和分歧,我們對於啟蒙思想、對於人權的看法截然不同,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必須通過對話交談來取得互相之間的理解。冷戰時期已經過去了,世界如今所處的形勢不允許我們當縮頭烏龜。

問:顧彬先生,我們今天採訪的契機是全球聲援劉曉波的活動。這樣的聲援活動是無可厚非的,尤其是為了這樣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然而像去年德雷斯頓博物館館長羅特(Martin Roth)在啟蒙藝術展開幕之際指責媒體只關注艾未未事件,不關注展覽本身這樣的言論卻很快成為眾矢之的。顧彬先生,您認為像今天全球舉行的劉曉波作品朗讀會有多重要呢?

答:
我們在德國支持的全都是一些在中國沒有任何意義的人。中國沒有幾個人知道劉曉波。艾未未雖然很知名,但卻不是什麼正面人物,因為人們把他視為江湖騙子。在中國,人們所真正面臨的問題,跟我們德國人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那些所謂的普通民眾想的只是生存,我們德國人定義如此之高的人權,在中國人那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們理解的人權就是我們明天能得到什麼。

也就是說,德國人所做的這一切,在中國人眼中完全是精英階層的事情。我也是非常意外和遺憾地發現,許多許多中國人對於德國追捧艾未未的做法感到非常反感。

採訪記者:Marietta Schwarz(德意志廣播電台) 編譯:雨涵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