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風能向前沖!

2012年7月4日

風能覆蓋全球電力需求的3%,發電量很快將超過核能。風能價格低廉,且創造就業崗位。2011年,全世界對風能的投資達到500億歐元。

Zwei Mitarbeiter des Windenergieanlagenbauers Fuhrländer stehen in 141 Metern Höhe auf einem Generatorhaus des neuen Windparkes im südbrandenburgischen Spremberg, aufgenommen am Mittwoch(08.10.2008). Betreibergesellschaft des Windparkes ist die WSB Neue Energien GmbH aus Sachsen. Es sind neun Windenergieanlagen des Typ Fuhrländer FL-2500 mit einer elektrischen Leistung von jeweils 2,5 MegaWatt geplant. Damit soll es möglich sein, etwa 60 000 Personen mit Strom zu versorgen. Nach Fertigstellung ist der Windpark Spremberg der höchste Gittermastwindpark der Welt. Foto: Patrick Pleul dpa/lbn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風能正蓬勃發展,在世界範圍內日益重要。在西班牙和丹麥,風能已提供20%的電力,在德國為10%。預計到2020年,風能在德國所佔的供電量比例將在20-25%之間。

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統計,去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4000萬千瓦。由此,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風能總裝機容量達2.37億千瓦。這相當於280個核反應堆的發電量。目前,世界共有約380個核反應堆處於運作中。不過,在關停措施之下,核電站的發電量整體回落。

2020:風能將擴建四倍

世界風能協會執行總幹事戈桑格(Stefan Gesänger)圖片來源: WWEA

世界範圍內,風能的擴建正闊步前進。迄今為止,每年新增風電設施20%。世界風能協會預計,到2020年,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將超過10億千瓦。

尤其是中國正全力推動風能的擴建。2011年,全世界生產的風電設施近一半安裝在中國。中國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領先的風能大國。不過,按照人口平均、以及風電佔耗電量比例來看,丹麥、西班牙和德國等歐盟國家仍排在前列。目前,中國的風電僅佔電力供應的3%。

最低廉的能源

風能有利於環境和氣候保護,但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主要是由於價格因素。風能發電往往成本最為低廉。世界風能協會執行總幹事戈桑格(Stefan Gesänger)表示,陸地風能發電每千瓦時的價格約為5-9歐分。

與之相比較:歐洲新建火電站的電力每千瓦時價格約7歐分。但是,據歐盟和德國環境部估算,火力發電的實際成本是這一價格的兩倍。火力發電產生的煤煙引發多種呼吸道疾病,從而造成醫保體系的高額費用。根據科學估算,其它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發電的成本也高於陸地風電。

德國布蘭登堡州風力發電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政策扶持很重要

戈桑格認為,儘管風能如今已經是最低廉的能源,但風力發電仍需要政策上的扶持。這並不是說要提高風電的價格,而是要保障風電的入網價格。只有在法律上明確風電的入網價格,銀行才會發放貸款。戈桑格以土耳其為例:" 儘管土耳其的風電入網價格低於市場價格,但這仍是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銀行才會為風力設施的安裝提供貸款。我認為,這也是其它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

小額貸款建風能

對風能的擴建而言,融資十分重要。與化石能源發電不同,風力發電的主要成本在於投資階段。在欠發展地區,融資是個大問題。因此,許多非洲地區的風能發展仍未起步。

戈桑格建議,在這樣的地區引入小額貸款機制興建小型設施,就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ohammad Yunus)為孟加拉發展的小額貸款模式一樣。"興建設施的企業同時獲得貸款。用電客戶每月繳納的費用用來歸還貸款。不過,只有在設施開始發電之後,用電客戶才需要付款。"

丹麥海上風電圖片來源: AP

今年的世界風能大會於7月3-5日在德國波昂舉行。來自各個大洲的500餘名專家、電力部長、企業經理人與會。德國之聲是會議的媒體夥伴。

作者:Gero Rueter  編譯:苗子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