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迎來寒冬
2017年4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近年新媒體如雨後春筍湧現,先後出現了幾家受觸目的網上媒體如《立場新聞》、《端傳媒》、《香港01》、《852郵報》等,它們依靠網上捐款及眾籌的形式經營,至今仍未能成功開拓盈利的運作模式;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句括紙媒及電視媒體,艱苦經營,且戰且退。隨著有線電視前景不明,無線電視陷入有史以來生意最困難的環境、廣告收益也每況愈下,而另一份老牌雜誌《壹周刊》更由高峰期的二十萬讀者一直滑落至現在的三萬左右。香港的傳媒正面對著嚴峻的冬天。
4月初天氣乍暖還寒,市場突傳出網媒《端傳媒》將裁減近70名員工,包括編采部、銷售部門等,僅餘下20人維持運作。《端傳媒》執行主編張潔平表示,《端傳媒》出現嚴重資金危機,正商討重整方案,《端傳媒》發言人回復查詢時指,正在尋找新的投資人。
香港新聞行業處於冰河時期
消息一出,社會一片嘩然。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表示對裁員消息感到"傷感"。岑讚揚《端傳媒》的報導內容頗具水準,羸得不少口碑,尤其在大數據、graphics(圖像)上都給讀者耳目一新。岑慶幸《端傳媒》不是結業,希望經過開源節流能度過難關。她認為,本港近年有不少新網媒興起,惟網媒經營環境嚴峻,主要是香港市民習慣收看免費訊息,加上訂戶量及廣告不足,故要以"精兵制"模式營運,控制成本開支。 岑倚蘭再又提及有線電視面臨停播危機,憂慮本港將失去新聞部約400名的新聞工作者,"他們都是優質的新聞人才,若失去有線新聞,本港新聞行業不是處於寒冬,而是冰河時期。"
由雨傘革命爆發期間,香港市民對即時及現場的報導趨之若渴,促使網媒大受歡迎。《端傳媒》於2015年8月進軍華文網路傳媒,以"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為宗旨,標榜"中立新聞報導,深度時勢",主打深度報導和數據新聞。公司成立之初,其資金來源被指涉及紅色資本,隨後大股東蔡華接受訪問,稱是居港的海歸律師,希望打造端傳媒成為"一個在香港的媒體,但不是香港的媒體。"當時執行主編張潔平強調沒有紅色資本,並補充投資者會給公司3至5年喘息時間,只需將內容做好,不擔心賺錢。
高質素的獨立網媒
事實上,作為香港近兩年來難得高質素的獨立網媒,《端傳媒》是眾多香港網媒中最有希望能夠贏得生存空間的一個。標榜並以調查報導和數據新聞為特色和同期出現的本土網媒市場定位迥異;獨立、專業的價值堅持讓《端》有更大的格局和視野,從而也更有能力拓寬讀者群;加上投資者承諾創辦後三四年內毋須考慮盈利,讓市場對端的前景充滿期待。然而,創立剛剛一年半,端就遇上大幅裁員,令整個業界都不無唏噓。
未能開拓盈利運作模式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分析,《端傳媒》因資金不足而需要大幅裁員,正正反映香港經網媒仍未能成功開拓一套持續有效的盈利運作模式。
呂秉權認為,目前幾份較受歡迎的網媒,以《立場新聞》、《端傳媒》及《眾新聞》為例,他們針對中產知識型讀者為主流,但在報讀導的角度及領域上也有不同分工。然而,這些網媒以免費形式開放予讀者,只有少量的廣告投放。因此當投資者的第一筆起動資金燃燒後,往往只能依靠網上眾籌及每月捐款等方式來維持。廣告收入撐不起整個營運,沒有穩定收入,令網媒的經營遇著巨大的挑戰。
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香港網媒面對著的瓶頸,未能殺山一條新血路、自給自足,也是某程度重複著傳統傳媒所面對的困境。就以《立場新聞》為例,縱使有高的點擊率,然而廣告量卻不多。程翔認為廣告商在投放廣告時,對這些標榜敢言、獨立批評的網媒也會像早前針對個別紙媒做法一樣,有若干"政治上"的顧慮。而呂秉權認為,以上幾份網媒較集中在中產及知識型讀者層面, 覆蓋面不夠廣泛,廣告商也許認為曲高和寡而不考慮投下廣告。
重新思考收費模式
針對新媒體的經營模式,不少傳媒學者研究認為,從廣告商贊助作為營運模式,已經是死路一條,新媒體要重新思考爭取付費讀者。香港資深媒體評論員劉細良在"香港01"發表博評指出,香港網媒應參考美國《紐約時報》近年的變革,推出多款收費方式,找出最核心的讀者,他們有90%的網路收益是來自 12% 的讀者。劉細良認為,《紐時》走出困境的策略,就是還原基本步,用心及投放資源去經營這些忠誠、高參與、且願意付費的核心讀者社群。
劉細良重申,《端傳媒》過去兩年已建立清晰的核心競爭力,長篇文章及環球視野,這是獨特的品牌形象,但《端傳媒》內容不夠多元化,應更專注服務予核心讀者群。另一方面,呂秉權也認為,單靠網上收費去支撐,仍然相當困難,目前幾份網媒仍未能以非常獨家、精闢的報導令讀者非讀不可。因此,他認為如能獨辟蹊徑 ,成功建立自己的收費社群,解決生存問題,網媒的發展前景仍有可為。
傳統媒體的挑戰更大
相對於網上媒體,傳統紙媒的挑戰可謂更大。呂秉權認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高速發展,收看報章、雜誌的讀者數量不斷下降。單是每天在地鐵車廂裡,幾乎沒有多少人是在閱讀報章,甚至免費報章也不太受歡迎。而讀者量下降,廣告量自然也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程翔指出,近年紙媒紛紛開展網上媒體,如《文匯報》和《大公報》合並為一家,也積極發展網上媒體;而《南華早報》更投入大量資源拓展網站,免費開放予讀者;以上總結出紙媒若單是依靠一份報章已難於立足市場,紙媒在艱難環境下仍然不斷改革而掙扎求生。雖然紙媒的前景不太明朗,但程翔認為紙媒仍具有一定影響力,環顧現時暫未有一份具高度公信力網媒,文章質素也是良莠不齊;在不少讀者心目中,紙媒仍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電子傳媒方面,情況也不樂觀。九龍倉於三月上旬突然決定向旗下有線寬頻撤資,令有線電視面臨倒閉危機。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為,今次有線電視營運現危機主因,是收費電視業務經營困難,訂戶數量每況愈下,影響收入來源;加上有線未有改變經營策略開拓網路電視,爭取廣告收益,令業務一直走下坡。馮對"香港01"指出,網上新聞娛樂訊息選擇太多,令大部份人已舍棄收看電視。他以無線電視為例,過去5、6年,平均收視由30點下跌到20點,流失了百幾萬觀眾,免費電視收視率大幅下降,更何妨收費電視。而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則認為,有線寬頻連續9年虧蝕而決定"斬纜" ( 結束投資 ),不認為今次撤資與政治因素有關。他強調,傳媒老闆都是在經營生意,不是開善堂。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