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媒體一周記要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5月27日

最近一周,雖然陳水扁「五二零」講話放出了關係緩和的風聲,但台海局勢卻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惡化的趨勢。北京國台辦發言人日前正式發表談話,再次拒絕陳水扁「五二零」講話放出的風球。香港媒體最近一周就此進行了大量的評論。

香港風雲圖片來源: Peter Lok

關於陳水扁「五二零」講話的內容,香港《明報》二十一日的社論說:「陳水扁昨日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篇圓滑機敏、面面俱到、充滿模糊空間卻又讓人可以清晰體會其堅持台獨立場的文字游戲之作。文章寫道:「陳水扁就職演辭的最大危險之處在於,再次完全否定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雖然這樣一篇未提「台獨」的就職演說可以避免兩岸發生即時戰爭的危險,但是,只要陳水扁不放棄其「台獨」立場,不對「一個中國」的原則作出明確、正面、積極的回應,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實在讓人擔憂。」

《信報》署名「陳子帛」的專欄文章的標題是《漸進式台獨依然可見》。文章說:「圍繞北京先發制人的五一七聲明和陳水扁的五二○就職演說,台海局勢似乎進入一個新的臨界點。在外界的解讀上,模糊空間進一步收窄,迴旋餘地進一步萎縮,妥協的可能性進一步消失。」

文章說:「五一七聲明不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也不再提『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但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隨著『統一法』立法程序的即將啟動,已經呼之欲出。對陳水扁的政治定性以及把2006年台灣制憲看作台獨時間表,這一事實說明,中南海在台灣問題上已經凝聚『這是最後鬥爭』的共識。」(chinesenewsnet.com)
  

文章寫道:「筆者注意到在北京五一七聲明發表之後,台灣方面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若干政治訊息:一是台獨大老彭明敏在接受《台灣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獨派可能做最大讓步的底線,一個中國絕不能作為兩岸談判的前提,頂多只能當成議題。而一中的內容,如果像共和聯邦一樣,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不涉及一國兩制,讓台灣可以加入聯合國,並在國際社會不受打壓,則可以勉強接受;二是台灣的新科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在五一七之後表示,在找尋最終解決方案之前,兩岸應尋求某種過渡方式管理彼此的互動,認為美國學者李侃如和藍普頓曾經提出的的「改良式中程協定」,是可以接受的。……(所謂改良式中程協定,即在架構協定所涵蓋的數十年間,台灣可以繼續主張自己是獨立且有主權的國家,但須放棄宣佈獨立的法律行為;北京可以宣示一中,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須放棄武力威脅。在此基礎上,北京和台北將達成一些條件,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包括允許台灣加入全球性及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在陳水扁就職演說中,彭明敏和吳釗燮的上述觀點並沒有獲得完整的展示,但是字裡行間卻有蛛絲馬跡。區域整合、歐盟模式、和平穩定架構協定以及和平發展委員會等等,似乎是陳水扁式的思考方向。」e

wsnet.com)
文章最後分析道:「北京五一七聲明中的「七項遠景」,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框架,以適當方式保持兩岸密切關係雲雲,儘管其前提和台北所堅持的東西大相徑庭,相去甚遠,短期內也不可能尋找到交集點,但可以說,圍繞台海局勢互動,大陸、台灣以及自覺或不自覺介入台海局勢的美國,從五一七聲明乃至五二○就職演說之後,正在醞釀和營造新的政治博弈氛圍。」

與此同時,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則發表大陸台灣問題專家李家泉的文章,稱陳水扁無非是「騙、變、扁」。文章說:「陳水扁的「演說詞」,調子雖較「3.20」當選後和「5.20」就職前明顯降低,這自然是台灣島內、國際形勢、特別是祖國中台辦和國台辦聲明所施加重壓的結果,但仍一未接受「一中」原則,二未放棄「台獨」路線。兩者都是很明顯的。全篇有26處把台灣稱作或當作「國家」,有七處稱「中華民國」,並要求參加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如參加WHO等。全篇雖無「主權獨立」、「獨立建國」、「制定新憲」等明顯字眼,但若明若暗地表露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所有這一切,不是「台獨」理論、路線和行動是什麼?」

李家泉的文章分析道:「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看到陳水扁在「演說詞」中,由於受到各方面的強烈壓力,雖然挑□中國大陸的一類話,不得不有所收斂,從而可以預見兩岸關係在近期內可能有所緩和。但從長遠看,兩岸間的根本矛盾仍未解決,潛在的對立和對抗,隨時仍有可能激化和表面化。」

(德國之聲駐香港記者:邱震海)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