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專家談中國高速增長

當遠2006年7月25日

中國國民經濟今年上半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引起了政府高層的高度重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今年前六個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加了10.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個百分點。就此,中國領導層召集了黨外人士,就中國經濟過熱舉行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盡更大的努力抑制中國經濟過快增長。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在香港看中國旋律(香港中行大樓)圖片來源: PA/dpa

胡錦濤對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的六點要求。首當其沖的是要切實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例如土地和房地產的開發。新華社報導說,今天上半年,外資在房地產項目上的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9%。外商看中了中國各大城市的商品房開發行業,將整個城市變成工地。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教授分析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產業調整管得非常細,例如70%的商品房必須是小戶型住宅,也就是低於90平方米的住宅,甚至限制外國投資商購買房地產。這些都是一種行政手段,我認為這些手段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在發揮市場對經濟發展調控的同時,還使用行政手段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宋敏教授認為,這會阻撓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比如說利息。中國的利息雖然所有增長,但是增長的幅度相對較小。另外,增長的僅僅是貸款利息,存款利息變化甚微,這就造成了很多銀行仍然可以利用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間的差價而盈利,增加了他們加強貸款的動機。」

同時,人民幣雖然在小步伐的增值,但是對美元的匯率仍然沒有放開。宋敏教授認為,這是行政手段控制金融活動的另一個典型的例證,「市場手段需要不斷的完善,給市場的參與者相對穩定的一種期望。這樣市場參與者才能夠進行有效的計劃、投資、生產。而行政的辦法很多是隨意的,長遠來看會產生消極影響。」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呈現出巨大的地區性差距,農村地區的居民很難在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獲益。胡錦濤在會議上再次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性,並要求建立看病、上學、就業、社會保障等有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機制。

宋敏說:「農村地區現在缺乏固定資產投資,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投資。在農村地區,這些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中國經濟發展過熱,也僅僅是局部過熱,可能是某些城市投資,但是在很多其他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一現象。」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