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教育亞洲

香港教科書再傳爭議:英國統治是「佔據」

2021年5月13日

北京通過《香港國安法》後,對這個領域的關注也延伸到了教材,相關用語和認知都有新的變革。

Hongkong 2019 | Protest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Staatsbürgerschaft
英國《泰晤士報》引述官方數據報導,英國放寬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NO)後,至今申請人數已經超越3.5萬人,每周平均逾3千人申請。圖片來源: Nora Tam/newscom/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根據《南華早報》,香港齡記出版公司發給全市教師的修訂後的通識教育課本草案,其中描述英國對香港的統治是一種 「違反國際公約的佔領」。教材中還將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描述為北京「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此前,教科書中只用「移交」來描述這一事件。

報導提到,教師們認為,這些修訂是對高年級學生的必修課進行廣泛改革的一部分,可能會縮小課堂上討論香港歷史的空間。一位有十多年經驗的教育工作者說 :「如果這是香港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唯一敘事,我們將來可能只能觸及這唯一的視角。」

香港原本的通識教育是在2009年推出,旨在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但在2019年的反政府抗議活動中,親北京的政治人物指責通識教育使香港年輕人變得激進。

齡記出版公司開發的教材5月10日被送到學校,讓教師為9月開始的中四學生備課,屆時這個經過全面改革的科目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更加強調愛國主義、國家發展和守法。

出版商最近一直在向學校分發新教材,但根據去年通過的改革,所有教材都必須經過教育局的審核。教育局的一位發言人說,齡記的書還沒有被審查,與出版商關於審查安排的討論正在進行。她補充說:「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應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香港刮文革風 教師憂遭學生舉報

04: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英「治」vs.英「據」

《南華早報》報導,齡記的版本說,中國政府「從未承認清朝與英國之間不公平條約的效力」。還說「在回歸前的100多年裡,英國對香港的治理是一種佔據行為,違反了國際公約」,該書稱:「中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也從未放棄過對香港領土的主權。」

根據報導,香港曾為英國所治主要是由於兩個條約。第一次是英國女王和中國皇帝在1842年批准了《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隨後根據1860年《北京公約》英國再控制九龍半島。1898年,根據99年的租約增加了新界。

報導引用一位資深通識教育教師說,他以前從未在學校教科書中看到過英國 「佔據(香港)違反了國際公約」的說法,這與許多香港人的理解不同。

他說:「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為什麼英國非法佔領香港的說法應該佔上風。學生們也可能會質疑這個話題是否作為政治宣傳的目的,以及教師是否在幫助促進這種宣傳。」

類似的話題在過去幾年不斷傳出爭議,2018年,港府禮賓處編輯了網站上的用語,刪除了「主權移交 」的說法,而教育官員曾要求至少一本歷史教科書替換用「收回 」一詞來描述1997年的事件,因為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說中國 「一直對香港擁有主權」。

北京在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也使用了對香港「收回 」的說法,而英國則說「交還」(restore)香港給中國。

教材中的《香港國安法》

根據《南華早報》,除了詳細說明北京實施的國安法所列舉的四種罪行,即分裂、顛覆、恐怖主義和與外國勢力勾結,教材還強調了個人保護國家安全的責任,稱該法律可以 「穩定社會,改善投資和保護人權」。

與以前的自由主義研究教科書提供反對的政治觀點不同,新教材沒有提到公眾對該法律的廣泛反彈,教師們說這一變化 「並不意外」,因為教育當局以前的指導方針強調這一話題不值得討論。

許多香港抗爭者會持英國國旗,要求英國按照中英聯合聲明,確保香港人的基本人權得到保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南華早報)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