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業界集會」撐姜" 冀守護新聞自由
2016年5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筆名安裕的《明報》前執行總編輯姜國元,4月20日凌晨突然遭總編輯鍾天祥解僱,令明報同工以至香港新聞業界,均大為震驚及不滿。事後《明報》集團聲稱,因為節流緊縮,實非得已才"炒姜",並強調報社采編方針不變。不過,"炒姜"事件令人懷疑,是懲處於新聞編采上的持不同意見者。
明報職工協會在事發後曾發表聲明形容解僱做法極度粗暴,不明不白。本身是《明報》副採訪主任丶明報職工協會主席曾錦雯,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更稱,"十個有九個同事,都不會相信解僱姜生是因為要節省資源。"她指,公司一直正在採取節省資源的計劃,但目標與方法一直在商討中,而姜國元被解僱,除了鍾天祥外,其他編輯部管理層也不知情,固然會令人聯想到別有內情。
"炒姜"因編采方針不同 遭秋後算帳?
她憶述,姜國元被解僱當晚,凌晨12時許被鍾天祥召見,被"派信"遭即時解僱,及後姜向下屬交代時也稱感突然和意外。而巧合地,《明報》翌日的頭版報導,正是有關轟動全球的"巴拿馬文件"。該報當天以五版篇幅,報導了"巴拿馬文件"中所涉及的香港政界和商界知名人物的離岸帳戶,因此姜國元被裁,難免令人聯想與"巴拿馬文件"報導有關。"總編輯知道巴拿馬文件報導,不過現時決定頭條報導丶起標題丶實際上很多編采操作及方向,很多時都是由姜生制定,參與性很高。所以,大家會質疑是否因為姜生與鍾生的新聞理念不同,以及過去兩年不少對政府和社會批判性報導,而被秋後算帳。"
明報職工協會代表上周三(4月27日)已與該報管理層會面,會面期間工會提出撤回"炒姜"決定,並提出員工接受自願取消飯票的福利,以節省資源,但管理層並不接納工會訴求,只承諾在今年內不裁員。曾錦雯指,工會一直有意與公司溝通,惟未獲正面回應《明報》的營運狀況,事件影響員工士氣與信心,工會已宣佈啟動工業行動的準備,具體方案仍在商討,本周五(6日)舉行特別會員大會,望管理層盡快明確回應員工關注。
工會:啟動工業行動準備 冀管理層正面回應
《明報》貴為香港傳統中文報章,向來以公信力見稱,讀者群主要為知識份子。然而,該報近年引發連串風波,先有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繼而被襲身中六刀;去年又發生總編輯鍾天祥撒換有關六四事件的頭條報導;再到今次"炒姜"事件,多名《明報》專欄作者"開天窗",遭該報加入編按。連串事件累積下來,不再單是一宗報館內部事件,已經牽動整個香港新聞界,對新聞自由有更多擔憂。據美國人權機構"自由之家"最新年度報告指出,香港跌至76位,銅鑼灣書店員工失蹤事件丶以及《南華早報》被阿里巴巴收購,均引發關注。
"從來沒有試過,一間報館炒一個人,會引發如此社會關注。如果要說節省資源,其他媒體也面對相類情況,如《星島日報》宣佈凍薪和是管理層減薪,但《明報》卻重點裁一個人的員,為何會這樣做呢?我們現時的老闆(張曉卿)由1995年入主,但過去四丶五年,報館連串舉措,每兩年換總編輯,令人聯想報章的編采方針是否需要改變,不可再成為一份具批判性的報章,減低《明報》的
批判性?特別在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及特首選舉,在政治上有影響性呢?"
《明報》在香港柴灣報社的門外,再一次坐滿業界同工,集會冀守護新聞自由。兩年前一句"They can't kill us all",到今天"They can't fire us all",曾錦雯坦言,香港新聞界的路愈來愈難行,但業界應該努力維持現有的編采空間。"發聲不一定可以解決所有事件,但若不發聲,只會令空間再起變化,到時候每份報章丶電台丶電視台只有唱好丶和諧,會否為時太晚呢?"她呼籲,同業組織起來,一同守護新聞自由。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